首页>史记·资政>新曙光新曙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记

2016年06月30日 14:42 | 作者:余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内浮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内浮雕

京郊的一个僻远小山村因为被发现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原创地而变得热闹起来,人们带着特别的红色情愫来这里寻访。

这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旷世之作的发源地就是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70年前的一个晚上,刚满19岁的曹火星怀着激动的心情就着一盏小油灯在堂上村的一间厢房里,成就了这首红歌经典。写成后,这首歌很快就在当地群众中传唱起来,随即唱遍了小山村、唱遍了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全中国……

找到音乐创作和救国理想的交集

1937年,曹火星高小毕业的时候,心里盼着能继续上中学。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平原,曹火星的求学道路被迫中断。年仅13岁的他随家逃难至平山西部山沟亲戚家。时局令人愤恨,国民党平山县长携带为修河桥而募集的13万两银子逃跑了。一时间,溃军南逃、土匪乱窜,根本没有人顾及老百姓的死活,日本铁蹄过处,血溅家园,一片狼藉。国难当头,虽未成年,曹火星却和大人一样,要抗日、要救国,坚决不做亡国奴!

1938年2月,他参加了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并成为村青年救国会主任,实现了一个孩子向革命者的跨越。同年,他被调平山县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宣传队任演员、音乐队队长。

抗战伊始,《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等曲子在晋察冀广为传唱。曹火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大家识谱唱歌。当时曹火星不会作曲,但模仿就是最初的导师,他依葫芦画瓢,旧曲填新词,把民歌小调改为抗日歌曲。创作的梦想在火热的生活中生出了翅膀,不但要模仿,还要自己创作歌曲!

1938年4月,曹火星和另外一些年轻人组成了旨在宣传抗日鼓舞民心的“铁血剧社”。“铁血剧社”取“铁的意志和热血”之意,是平山土生土长的抗日文艺团体,主要是运用民歌小调填上新词进行演唱,宣传抗日救亡。曹火星为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救国理想在这里找到了交集,从此慷慨激情、纵歌而行,双肩稚嫩却担起了小小剧社的半边天空。

铁血剧社走遍了滹沱河两岸的每一条山沟,抗日救亡的歌声唱遍了每一个村庄。在歌声的鼓动下,“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参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1939年,华北联合大学千里跋涉迁至平山,铁血剧社全体成员被组织安排入校,这是曹火星艺术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剧社里唯一会识简谱的就是曹火星,也只有他一人进入了文艺学院音乐系,正式学习作曲、和声等音乐知识,师从王莘、张非、吕骥、卢肃等众多前辈,如鱼得水。8个月的学习期间,聂耳、冼星海的抗战救亡歌曲,使曹火星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和鼓舞,用歌曲去战斗的创作激情与日俱增。

抗日战争时期,房山属于房(山)涞(水)涿(鹿)联合县,它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平西区(泛指北平以西的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8月,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两个多月中,烧毁房屋10多万间,杀害群众数千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平西根据地的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同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经过几百次大小战斗,到9月、10月间,进占平西腹地的日军先后被迫撤退,平西军民胜利粉碎了日军大“扫荡”,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1943年,曹火星所在的铁血剧社改由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领导并更名为群众剧社。战火的洗礼锤炼了曹火星,活跃的晋察冀抗战文艺哺育了曹火星。这年4月,在阜平县绿地村的一个无名山沟里,曹火星面对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9月,曹火星和同伴40余人挥别当时只能算革命氛围较浓的普通山城平山,组成若干小分队来到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深入生活,从事音乐创作,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曹火星所在剧社所在地最初在百花山下山坡西边,属于涞水县庄头村。10月,曹火星和群众剧社的赵艺平、赵珂、张学明等人组成小分队,翻山越岭转战到海拔2160多米高的房山堂上村。

曹火星几个人来到堂上村,当时的村支部书记(对外称公安员)任显朝接待了他们,几个人放下背包,立即帮助村干部一边搞减租减息,一边把党的抗日政策编成群众深受欢迎的文艺节目宣传。堂上村有剧团,唱“河北梆子”。曹火星几个人便用河北梆子的曲调帮助村剧团排练文艺节目,有《支前》《抓壮丁》,还排练了反法西斯的节目。

编辑:曾珂

1 2 3

关键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