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大项目开启大格局

武汉市政协助推重大项目规划和建设发展记

2016年07月13日 08:44 | 作者:刘石 王兆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武汉是一座有着良好工业发展“血脉”的城市:张之洞时期,武汉是亚洲现代工业中心;新中国建立之初,武汉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如今的武汉,更是坐拥得天独厚的创新发展条件: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空间有空间,要人才有人才,要交通便利有交通便利。

这些发展优势,已经吸引了80万吨乙烯、通用、联想、华星光电等一大批“金凤凰”落户武汉,重大项目在武汉的投资布局业已具备规模。

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发展的十年

“武汉要兴市,当前遇到的最关键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政协围绕中心履职,就是要找准着力点,帮助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问题。”6月17日,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带领主席会议成员视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时着重强调,要把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献计出力,作为服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切入点。

工业布局并非一朝一夕,武汉早在10年前就开始推动重大项目发展。2006年,武汉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实施开放先导、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10年来,在一批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下,武汉每年赶超一个城市,去年的GDP在15个副省级市中仅次于广州、深圳。

对武汉市政协来说,过去的10年也是紧扣中心工作,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发展的10年。也是在2006年,武汉市政协谋划组织了首次主席会议成员视察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并提出把“项目兴市”作为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支撑。10年来,市政协坚持每年组织视察重大项目建设,委员们也年年建新言出新招,提出“坚持战略导向和规模支持原则搞好项目安排和储备”、“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实施‘经济升级版’”等意见建议,建议的落地,不仅直接助推重大项目的发展,也为营造全社会的关注提供了良好氛围。

在履职成效和机制上延伸

“党委、政府处于经济主战场,任务重压力大,对于一些思考性、分析性、调研性的问题和需要集合各种力量的问题,特别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协调工作,政协有力量、有条件、有能力去做,更要勇于担当。”在一场历经10年之久的重大项目发展的持久战里,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显然有着更清醒的思考,却不仅停留在思考上。如今,视察全市重大项目这一履职形式不仅在武汉市政协得以延续,更在履职成效和机制上得到延伸。

10年的履职探索,探出了一条颇具规律性的操作程序。在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视察之前,市政协着手进行“三储备”——学习项目建设的文件规定储备政策,不说“外行话”;听取项目进展汇报储备市情,不做“睁眼瞎”;开展项目建设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储备问题和建议,不人云亦云。视察中,市政协始终注重“三交流”———与市政府领导深入交流项目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与项目管理协调部门深入交流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与项目企业员工深入交流项目推进的困难、障碍和解决办法。视察后,政协不忘“三跟踪”———跟踪督查市政协反馈的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情况;跟踪调研寻找项目建设中的顽固性约束性问题应对之策;跟踪评议企业反映集中的“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等问题。

履职工作机制的规范,为履职活动提供了显而易见的成效。6月17日,由主席会议成员组成的视察组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智能制造园区实地察看了武汉天马G6项目、华星光电第六代LTPS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等重点项目后,视察组提出要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可共享的研发平台,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武汉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典型企业研发和智能制造示范作用,将华星光电等企业智能制造的模式推广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工业换代等系列建议。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献策出力,成为委员们服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直接切入点。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武汉市政协 重大项目规划和建设 履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