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破垸还湖”是治洪理念转变升级

2016年07月14日 09:16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日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决定,对省内第二大湖泊梁子湖流域的牛山湖进行破垸蓄洪,解决湖区严重内涝,避免高水位漫堤风险,同时退垸还湖,解决这一地区易渍易涝问题。

这次对牛山湖进行破垸,主要是因为湖北连遭强降雨,梁子湖水位已经超出保证水位,超出历史最高水位,承受高水位浸泡影响,梁子湖堤防发生重大险情的几率日益增大。此时对水位较低的牛山湖进行破垸,可调蓄5000万立方米,缓解梁子湖防洪压力,减少险情发生可能。虽然如此需要该地居民迁移,却是对更多承受洪灾潜在威胁民众的负责任举动。

湖北方面此后还进一步规划,在破垸分洪之后,将梁子湖、牛山湖、垱网湖、愚公湖及第一批分洪民垸连成一体,因势利导退垸(湖)还湖,还湖于民,梁子湖面积将增加13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增加48%,增至400平方公里,将减少养殖污染,增强湖泊自净功能,实现生态修复。由此不难看出,防洪抗灾的理念已经发生变化,脱离简单的防洪思维,从更大的格局来看待问题;不仅着眼于眼前的洪水,更着眼于日后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而总结今年夏天湖北洪灾,包括南方诸多地方洪灾,除了降雨过多外,还可以发现一个共性,即是一些省市本来具有蓄洪工能的湖泊、水塘、湿地被大量填埋,导致“肾萎缩”,一旦洪水大发,城市里的水没法往大江大河排放,就需要湖泊、水塘、湿地来泄洪蓄水,如果这些蓄水空间被填埋,纳水能力大为降低,城市里的水只能积在城市里,形成渍涝,严重地影响居民工作生活。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不少地方不断地向湖泊争空间、争资源,围湖造田、填湖建城、拦湖养殖,最后自食其果。其实,大自然是最优秀的设计师,空气、湖泊、森林、湿地、适宜耕作的土地,都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财富,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循自然规律,将其破坏,必然导致环境退化、生存环境恶化,生存空间缩小。毫不夸张地说,环境安全是国家最为基础的安全,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就是动摇国家发展的根基,更遑论可持续发展。

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要求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此次湖北退垸还湖,确实是还湖于民、还湖于史、还湖于未来,在治理洪水中转变发展理念,落实生态优先的战略。这次洪灾给各地民众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洪灾过后,我们也应该吸取教训,不要再去与湖争地。湖北做出“破垸还湖”值得肯定,这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变成普遍实践。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湖北洪灾 破垸还湖 退垸还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