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要农民进城落户不妨多些民生投入

2016年07月20日 12:34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据新华社记者近日赴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调查发现,多数试点中小城市已经全面放开农民进城落户,但在“零门槛”前农民落户意愿普遍不高,有县城2015年农转非仅200多人。随着农村户口“含金量”逐渐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城市买房、工作、生活,但却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

农民不愿进城落户,城市户口含金量下降,这是近十几年来的一大趋势。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但实际上,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明确规定,农民进入城市落户,在现阶段不要求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权利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

也就是说,农民获得城市户口,并不会剥夺他们农村的既有利益,可就在如此优厚的条件下,农民为何还是不愿进城落户?

究其原因,主要不外乎这几点。首先,农民不愿落户,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这些城市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少,缺乏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与此同时,这些城市的房价相对农民收入却较高,生活成本也不低。所以,这些城市的户籍对于农民而言缺乏吸引力。

与此同时,城市所提供的社会等福利含金量有限,让农民缺少安全感。许多进城农民在城市里从事的往往是建筑业、餐饮服务和工厂流水线等低端体力型工作,要么没有社保,要么社保水平很低。他们一旦失去工作,失业保险并不能救济他们的生活,很容易让他们陷入困顿。所以,许多人即便进城也要保留农民身份,正如他们所说,“万一今后没有工作,还能回村里种地养活自己”。

此外,虽然国家规定农民进城落户不用放弃土地经营权,但很多农民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未来这条政策怎么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许多农村民众看来,有个农村户口,守着农村的土地,这是最保险的,不管政策怎么变,都会游刃有余。所以未来,只有通过创新进一步明确预期,在法律上保障进城农民依然享有土地收益,这才能打消更多人的顾虑。

许多地方官员把农民不愿进城落户当成心头病,这其实没必要。农民不愿进城落户不过是社会转型阶段所特有的现象,许多进城的农一代、农二代可能有着较为深厚的土地情结,但农三代、农四代,对于土地并不那么看重,他们许多人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城市就是他们的根,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回到遥远而陌生的故乡。城市化的大潮终究是无法阻挡的。

所以,对于农民不愿进城落户,不妨持平常之心。各个地方也没必要设置每年落户数量的指标,更不能通过各种变相强迫手段让农民上楼。农民落户意愿不足,背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他们的保障和关注的不足。倘若更多中小城市政府不是把钱大都撒在光鲜的城市硬件建设上,而是多投入到民生建设上,让民众看到实实在在的福利红包,恐怕每年农民的落户数字不至于这么难看。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农民进城 农民落户 民生投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