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破题创新教育还是要回到传统课堂

2016年08月04日 11:05 | 作者:徐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们要做的不是给传统教育贴上负面标签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在现存模式和教育实践中上好一堂课、设计好一次作业。

有关创新教育,近年来被各界所关注。2015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曾联合组成调研组,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从调研报告所呈现的情况看,目前在我国教育领域,“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还不足,比较多的学校依然采用的是“灌输式”或“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式,以“考试测验”检查学习效果,以“大工业生产方式”培养出的是统一规格但缺乏个性的人才。目前各界可以形成共识的是,创新人才培养不能靠传统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功利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也难以有效激励创新人才培养,此外,目前同质化的办学类型和培养模式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得不到保证。

问题找到了,我们如何破解创新教育的难题呢?都知道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彻底解决“应试教育”的灵丹妙药是什么?我们确实到了应对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对于当前的教育模式我们不应只是简单地贴上“应试教育”的负面标签,也不应简单地认为可以用一种“理想”的创新教育模式替代“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也不是“善”与“恶”或“好”与“坏”的一对矛盾,它们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给传统教育贴上负面标签,然后一棍子将它打死,同时期待一种“理想”的教育横空出世,而是要在现存模式和教育实践中找到真正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笔者与民盟前辈、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在本世纪初有过一次关于创新教育问题的谈话。钱老认为,教学改革深层次的问题是“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具体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教”的一方即教师关键在于自身要有创新精神,善于将思考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所谓“授之以渔”;“学”的一方即学生关键在于要培养终身自学的能力,能够长期思考钻研一些问题。钱老深刻地指出,教师的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社会和学校创造条件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各种具体教学环节如讨论课、实验课和课题筛选中逐渐形成。笔者十分赞同钱老这些有关改进创新教育的建议,他们不仅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深刻洞察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基础上的。

破解创新教育难题,仅仅看到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不够的,停留在观念层次和宏观层面的讨论也远远不够,关键还在于找到破解难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现行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制度、教育结构的确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但他们之所以难以一下子彻底改变,一定有其存在的原因或理由。从世界范围看,成功的教育改革往往是渐进式的,断崖式、颠覆性的教育变革虽然可以轰动一时,却往往因为脱离社会发展阶段和教育教学规律而难以持久。从这一点说,钱老提出的创新教育破解之道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精神,值得称道。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创新教育 传统课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