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找个粤剧培训班真不容易

2016年08月08日 11:13 | 作者:连海平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事非经过不知难。日前,一位朋友找到我,说他20多岁的女儿很喜欢唱歌,有一定音乐素养,特别喜欢粤剧艺术,想在广州找一个水平较高的粤剧培训班,每月固定时间参加培训、学习。难得“90后”后生女对粤剧这门传统艺术情有独钟,我乐于玉成。对此,我第一反应是,此事何难。广州拥有一批省、市级高水平的粤剧院团,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粤剧名角,还有八和会馆、粤剧艺术博物馆、红线女故居等粤剧艺术机构,文化部门近年还搞了大量的粤剧振兴、传承工作,“羊城国际粤剧节”“粤剧日”“大学生走进剧场暨粤剧演出季”“粤剧进校园”“粤剧示范班”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数百个私伙局活跃在广州各个社区……找个粤剧培训班想必“易过借火”。

先上几大院团官网,官网上名伶荟萃、活动多多。有关教育方面,多半是专业训练,培养专业人才,业余培训信息寥寥,倒是广州粤剧院有一个春季艺术培训班,可惜早就过了报名日期,此路不通。于是,找一位文化馆干部帮忙,他推荐一个正在招收新人的私伙局和一个街道办的免费少儿粤剧暑假班,这两个都不合适。最后找到一位粤剧花旦,她说还真不知道哪里有这种班。不过,她表示,如果女孩资质可以,她愿意收下这个学生。事情至此,才算柳暗花明。

寻寻觅觅过程,令人感慨系之。这边厢,业界感叹粤剧艺术不景气,观众老化、市场萎靡、人才青黄不接等,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喜欢粤剧,走进剧场。在粤剧艺术的宣传、推介、传承上,文化部门更是不遗余力,频频出招。那边厢,当一位年轻人喜爱粤剧,想根据个人实际学习这门岭南传统艺术时,并不总是那么顺利。个中当然有“交易成本”问题,但粤剧的可及性不足恐怕至关重要。假如,面对社会人士的粤剧培训班更多一些,机制更灵活、活动更惠民一些,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进来,哪怕他们不能都成为专业人才,至少也能培养出一些“粤剧铁粉”来。

传统艺术几乎都有相似经历,面对颓势无可奈何,面对机会又有一种无力感。在经济与文化的二维坐标中,当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传统艺术也沿着U形线在走,一定阶段之后慢慢从谷底爬升。当下,关注、喜爱传统艺术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20多岁女孩喜欢粤剧就是其中一例。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艺术都找到新机会,迎来了“第二春”,重燃复兴希望。如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久前入围淘宝众筹联合“故宫淘宝”发起的非遗众筹项目,仅半天时间筹款达成率就超过150%。日后,虚拟技术突飞猛进,会给传统视觉艺术带来什么样的机会,谁也不敢断言。

传统艺术要抓住机会,以更积极的姿态置身于这种变化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无为等待。像粤剧艺术,告别高冷形象,提升公众可及性,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及场地资源,多搞一些普及性培训,并利用好互联网,也许就不愁市场,不愁传承了。(连海平)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粤剧培训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