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破坏救生设施 夺走的是生命啊

2016年08月12日 10:55 | 作者:夏振彬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破坏救生设施无异于“谋财害命”。在日常生活中,救生设施看似不起眼,大多数时候都很“清闲”,可一旦遇到紧急关头,它们就是事关生死的救命稻草。

每到夏天,珠江边的救生设施就会出来刷刷存在感。夏天野泳意外频发,它们要出来“大显身手”;另一方面,它们自身也常常“惨遭毒手”,不时遭受破坏。根据统计,最近2个多月来,广州市珠江堤防管理处已维修救生设施超过1100次,日均破损高达18次,维修人员都直呼“忙不过来”。

破坏救生设施无异于“谋财害命”。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救生设施有多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它们看似不起眼,大多数时候都很“清闲”,可一旦遇到紧急关头,它们就是事关生死的救命稻草。想想看,日均破损18次,维修人员肯定不是在维修,就是在去维修的路上——把工作人员累坏了不说,一旦维修不及而又发生意外,想想都觉得可怕!

2013年,根据《珠江两岸救生设施设置方案》,平均每100米间距都有救生设施在珠江两岸落脚。然而这几年,救生设施有的“被失踪”,有的刚刚上岗就被“玩坏”,还有的被擅自挪用,成为一些野泳人士的私人专属……其中,小偷小摸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恶作剧式破坏,有人连续破坏救生设施竟仅仅因为无聊、“手贱”!统计显示,从2013年以来,破损救生设施总数有逐年增加的态势,如何挡住这些“黑手”成了一道管理难题。

怎么办?一方面,可以加强救生设施“自我保护”的能力。救生设施既要方便易用、关键时刻快速救人,又要防盗、防破坏,两者之间需要巧妙平衡。此前,在救生设施“入住”珠江之初,顺手牵羊现象严重,后来给装备加了救生箱,偷盗现象就明显改善,到今年已经“绝迹”。可见,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救生设施的防破坏、防偷盗能力大有可为,比如对救生箱外侧进行加固、加装报警器等,都可以尝试。

另一方面,还要增加“保镖”。当前,相关单位已经派专人分段巡查,及时上报损坏情况,维修单位不间断维修,为守护救生设施可谓煞费苦心。可要赢得这场“猫鼠大战”,仅有这些还明显不够。对此,可以加密安装视频监控,增加震慑力;还可鼓励市民拍照举报,让个别“破坏王”陷入监督的汪洋大海。在这方面,调动市民积极性是关键,举报渠道要宣传到位、举报方式要更便捷,有奖举报也值得一试,总之要尽量提高市民的积极性,也尽可能地减少其举报成本。

保护救生设施,说到底就是要增加破坏的难度,增加保护的力度,让人不能破坏、不敢破坏。当然除了这些,釜底抽薪的办法还是让人“手下留情”、不想破坏。有人觉得损毁救生设施只是“好玩”“恶作剧”,有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事不关己——通过标语警示、展板宣传、媒体宣传等进行引导,让更多人对救生设施真心爱护,至关重要。(夏振彬)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保护 救生设施 野泳意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