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召回差评干部彰显精准扶贫思维

2016年08月17日 10:48 | 作者:屈金 |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帮扶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有人将驻村扶贫喻为“扶贫攻坚战中的最有力武器”,有一定道理。因为,驻村扶贫,方能让扶贫工作人员号准穷脉找准穷根,最终因地制宜绘制好治穷路线图,将脱贫计划“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驻村帮扶干部却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帮扶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导致扶贫工作难以真正拔掉穷根。从这个角度而言,此次云南1117名滥竽充数的驻村帮扶干部被召回的警示意义,不容小觑。

众所周知,当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地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资金投入力度空前,然而,“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频频上演。仅以前几日媒体曝光的山西蒲县“限期卖羊”为例,两年前当地政府从税收、贷款等方面鼓励养殖户养羊,而两年后却发布“限期10日内卖羊令”。如此朝令夕改的扶贫政策不仅无助于脱贫致富,还让养殖户血本无归。

政府扶贫项目,原本是一项惠民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在一些地方却沦为“民伤工程”,为何?具体原因或许五花八门,但是归结到一点就是扶贫工作过于粗放。有的扶贫,看似热情十足,却是个别领导拍脑袋决策的,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民众需求与市场规律;有的扶贫,只求一时“输血”之效,并未谋求长久的“造血”功效,致使扶贫一结束,扶贫对象就立马返贫了。有的扶贫,纯粹是展示政绩的道具,如在交通要道沿线弄几个“盆景式”的面子工程,专供上级领导视察。

此次云南对1117名滥竽充数的驻村干部说“不”,彰显出了该省倒逼干部精准扶贫的良苦用心与坚定决心。比如,绝不允许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在急难险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中“后退”,不称职者一律召回且不得评优、不得提拔……不可谓不严厉。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如此严苛的“紧箍咒”,再辅以精细的监督手段及科学的考核方式,必然会使驻村扶贫人员驻得住、扎得下、干得实,切实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屈金轶)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召回差评干部 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