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陈兴兵:教育也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6年08月24日 09:27 | 作者:陈兴兵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当中国女排在里约第三次站上奥运之巅的时候,仿佛整个世界都沸腾了。在狂热的背后,反思郎平执教女排的艰辛历程,不免让我想到了我们当下的基础教育。

启迪之一:不忘初心,快乐追求。比赛总是残酷的,有比赛就有输赢。但输赢不是奥运的初衷,“更快、更高、更强”才是奥林匹克的精神所在,而快乐、积极、向上就是这种精神的原动力。观看现场直播的观众可以注意到,中国女排虽然先输一局,但这些女孩们并没有把灰心挂在脸上,仍然洋溢着自信、快乐和淡定。在郎平之前,中国女排经历的是魔鬼式、封闭式的训练,甚至连手机都得上交,然而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训练并没有赢得胜利的高度,反而让人精神近乎崩溃,也背离了奥林匹克的精神。

在战胜巴西队回奥运村的那天晚上,郎平并没有像高考前的班主任那样去收缴考生们的手机,只是轻轻地说了句:“回村后就不要再刷朋友圈刷微博了,放下手里的一切赶快休息,战斗还没有结束。”就像妈妈在关照她的孩子们。甚至在决赛当天早上,郎平没有带队员们进行战前宣誓,而是带她们玩起了游戏,让大家放松紧张的心情。

看看我们的教育,很多家长、老师从孩子的小学起就开始紧绷着神经。周末各种培训班的“赶场子”,让孩子没有了童年。1936年毛泽东主席给延安抗日大学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这也一直被视为教育的初心。但现在,在许多家长与老师的眼里,成绩成了唯一的追求。但是,许多在以成绩论英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所谓人才却因为缺乏心理的健康,而成了“问题少年”。所有的这些症结所在,我们难道不应从郎平的执教理念中得到一些启迪吗?

启迪之二:专业执着,永不言弃。中国女排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女排精神所能成就的,更关键在于,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干。

郎平在执教初期,就摒弃了一些官场作风,对执教团队的要求就是专业、奉献、团结。面对一次次出任体育官员的诱惑,她都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她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定位所在,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于排球事业。面对国人的误解、报酬的低微,她都未有丝毫动摇,她与她的团队一起永不言弃。在郎平的眼里每一个位置都同样重要,每一个队员就像盘中的每一颗棋子,都有可能决定着整盘棋的胜负,每个人都不可言弃。

而在教育界,最为人诟病的就是班分快慢,人分优差,从小学开始就在孩子心里埋下了等级观念。而有些所谓的教育管理者也越来越“官场化”,不懂得教育原理,不懂得教育初心,离专业越来越远。所以,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专业化引领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躺在文件里,要化为实践行动,要贯彻落实。

启迪之三:砥砺前行,终得硕果。赛后,郎平对媒体表示,在比赛过程中,她们更注重的是过程,对结果怎样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她要求队员们一分一分地“咬”,不要慌,只要有机会就坚决拿下。因为金牌只有一块,更多的人是去享受抵达金牌过程中的愉悦。若过多地强调结果就会忽视过程的愉悦,正是她们乐观顽强的拼搏,才一步一步地抵达胜利的终点。

现在的学校里,很少能找到孩子们“阳光灿烂”、“快乐无忧”的脸,在竞争的压力下,老师和家长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一次性塞进学生的脑袋里;学生也恨不得在脑袋里装个“百度软件”,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反而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超越发展成了教育上的一种创新。于是,幼儿园上小学的课,小学上初中的课,初中上高中的课,你追我赶,却把原本应该充满天真、充满想象、充满快乐的孩子培养成了一台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

俗语说,一口吃不成胖子。过早成熟的果实所带来的只有短暂的愉悦,而带来更多的是孩子身心的摧毁和前程的灰暗。

无疑,针对当下的教育环境,郎平的执教理念给我们带来的启迪是有益的。希望在为中国女排狂欢之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有所思、有所行,在当下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系浙江省兰溪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兴兵 教育 不忘初心 奥林匹克精神 专业执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