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家庭医生:医患有契约共筑健康梦

2016年08月24日 14:46 | 作者:黄静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我刚来到社区服务站就被派到三甲医院学习两年,去年又被选送到香港医学院培训,自由执业让我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培养,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在8月20日-21日顾湲家庭医生咨询工作室主办的2016中国家庭医生合作发展论坛上,来自江苏常州市钟楼区清潭花苑社区服务站的龚爱保表示,分级诊疗的现实选择就是家庭医生自由择业,这样的机制也激励着她和同事在常州地区第一个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第一个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第一个开展失能患者的上门医护照顾。

此次论坛上,来自多个省份的基层医生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经验。顾湲家庭医生咨询工作室创办人、首都医科大学顾湲,是最早一批把全科/家庭医学学科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她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将引领中国医改巨轮驶入充满希望的破冰之旅。正如此次论坛的主题:家庭医生———我们的健康梦。

家庭医生

中国家庭医生

信心指数结果很乐观

论坛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发布了2016中国家庭医生信心指数(FDCI)结果。结果表明,中国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赋值0-100,50为中立,<50为悲观,>50为乐观)从2014年的43.37、2015年的53.65,上升到2016年的64.50,总体来说2016年的情况趋于乐观。按照执业环境、收入水平、工作压力、职业晋升、社会尊重和个人价值六个维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六个维度的信心指数均趋于乐观,且比2014年、2015年有明显提高(2016年执业环境改善指数61.47,收入与福利待遇指数57.18,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61.51,职业晋升空间指数60.18,社会尊重获得指数60.82,个人价值实现指数65.01)。

据介绍,今年是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调研的第3年,收集到有效样本1000份,相比2015年今年的样本增加了私人医生的样本配额。

中国医学论坛报副总编辑龙华说:“三年的数据对比显示,中国医生对于家庭医生行业的信心越来越足,从事家庭医生服务的医生也对现状越来越乐观,因此,家庭医生梦的实现或将不远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不能签而不约

尽管在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方面,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提振信心,更多的基层医生也是信心满满。但现实还是有些“骨感”。

一位来自西安市莲湖区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代表说:“省市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是关键,不要让政策落实在政策发布2-3年后。相关政策配套没有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只会是签而不约。”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认为,应该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利用。

她说:“在就医方面,要主动完善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转诊方面,家庭医生要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与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对接,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住院;在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对于下转患者,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在医保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引导居民利用签约服务。”

究竟如何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条路?在场的专家学者一致给出一条最简单的答案:签约立即服务,让患者获得体验,寻求反馈。

家庭医生制度

或将成为医改突破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孙学礼曾对疾病和健康管理有过这样的分析:治疗“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占健康管理份额中的10%,治疗“心理、社会”意义上的疾病占30%,而更多的是针对亚健康以及个体或群体的愉悦感受。

清华大学中国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何继明也认同疾病谱的这一变化,他认为,医改的突破口就应该是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建。

“过去我们注重生理医学,以疾病为焦点,以医生为中心主导医疗资源,呈现的是‘医院+医生+医嘱处方’的模式。而现在,我们关注的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维医学,要以病人为圆心,提供闭合环式服务,以契约为中心预备医疗资源。这就需要创新,建立‘医院联合体+医生团队+医患契约+服务预案’模式。”何继明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震教授在分析中国家庭医生制度是否可能时,谈到遇到的现实性、制度性障碍。他说,比如对大多数医疗机构实行的收支两条线制度,就不适应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应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目前的人事、社保制度也阻碍了家庭医生发展,可以通过实行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把“人”放出来。卫生服务规划也是如此,应该把“空间”放出来,政策应该兜底,而不是限高的医保政策。

未来,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行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健康体验?台湾埔里基督教医院家庭医学科主任许钊谕说:“家庭医师应扮演四个角色:处理患者目前表现出来的健康问题;养成患者正确的求医行为;注意并处理慢性或不活动性的健康问题;推动促进健康的预防保健措施。”

就在上个月,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发表了《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服务提供体系》的研究报告。其中,报告第一条建议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优质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核心地位。这一新模式将围绕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服务,通过电子工具和数据共享,实现与上级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整合。

毫无疑问,家庭医生制度将是我们推进健康服务的突破口。北京协和医院陈嘉林教授也在此强调,“疾病没有大小,以签约服务为突破点,让医患双方有契约。”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家庭医生 服务 健康 医改 健康档案 糖尿病 高血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