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大学生暑期刷手机皆因“无事可刷”

2016年08月29日 14:02 | 作者:堂吉伟德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8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来自全国的1937位大学生中发起投票,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67.19%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其中认为自己“重度依赖,手机就像身体的一部分”的大学生占9.46%。(8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手机依赖症是种社会病,大学生群体自然也难以幸免。不过,超过五成的大学生在暑期无所事事,“宅在家刷手机”则证明依赖的严重性。手机只是消遣之物,偶尔刷刷用于打发时间也无可厚非,但若一个假期都基本用于玩手机,则表明大学生没有做好假期规划,没有比玩手机更有意义的活动,处于极度无聊的状态,自然就只能寄望于“手机度日”了。如此看来,手机依赖只是表面现象,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放任,并把美好的时光交付给手机才是实质。

与“宅家刷手机”不同的,实习、兼职、备考、社会实践或者旅游,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场景,收获的也是迥然各异的成效。实习让自己有了更多的职场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有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备考可以让自己有更高的层次,而旅游也可以达到“行万里路”的效果,无论选择那一种方式,都比“宅在家刷手机”更有意义。

大学生群体如此,中小学生的状况也难言乐观。“不知如何度假”已成为一种共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命题。某种意义讲,“宅家度假”是一种习惯的延续,从小学到大学都一脉相承,并非大学生时期才形成如此状态。《异类》一书提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卡尔·亚历山大在对650名学生学习成绩长期跟踪发现,暑期长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利用得好的孩子往往比只看电视打发时间的孩子进步更快,因此暑期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然而从调查的样本和实际情况来看,“第三学期”显然被过度的荒废了,学生要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要么被家长所主导而参加大量的补习班,孩子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度假方式,让他们找到除上网、看电视或者补课之外,更有兴趣的事,比如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夏令营,或者联合搞一次社会调查以及参与社会实践,阅读几本书籍或者外出旅行等,即便是做假期工都比窝在家里更有价值。

反观国外,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利用假期而做自己规划中的事,在美国,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寒假来完成他们的义务服务工作。在法国,旅游是学生假期生活的一个重要项目。德国大学生假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到国外去旅行,其经费很多是自己解决,靠平时打工攒钱。当然在国内,一些大学生度假方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比如利用假期先做些兼职,自己挣一些钱后再去考察或者旅游,或者共同研究一个课题,到公司实习或者打暑假短工,既体验到挣钱不易,又加速从学生向社会的角色转变。不过,这些还仅是“小众化”还不是“整体性”的表现。

大学生暑期刷手机皆因“无事可刷”,摆脱手机依赖则应让他们的假期变得更有意义,从手机上将其解放出来。此既是一个社会命题,也是一个教育命题,唯有保持全面视野和采取综合手段,才能避免舍本求末或本末倒置。(堂吉伟德)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 刷手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