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李娜:新工笔是另一种形式的回望传统

2016年09月02日 14:06 | 作者:徐磊 |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从图示语言、媒介材质到画面营造、观念表达,新工笔都走出了新的形式和方向。但显而易见的是,新工笔不是传统绘画的退场,而是以“迂回”或者更为多样的视角来“回望”传统。传统绘画的精神难以割裂,也正因如此,新工笔才呈现出更深层次的观念表达与审美意味。对此,青年艺术家李娜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这种观念一直贯穿在她的创作脉络中。

《大圣5》 142×40cm 2016年 纸本综合

《大圣5》 142×40cm 2016年 纸本综合

《彘》 115×40cm 2015年 纸本综合

《彘》 115×40cm 2015年 纸本综合

《逝去的风景1》 50×90cm 2015年 纸本综合

《逝去的风景1》 50×90cm 2015年 纸本综合

李娜

李娜

从晚宴系列、桃花源系列、漫游者系列,再到大圣系列、游园惊梦系列、逝去的风景系列,李娜一直在寻找内心理想的桃花源。她的作品强调“观看”的叙事性,那些极尽工细的场景刻画、拟人化的动物神情,仿佛在努力诉说着什么,这种开放性的叙事风格流露出一种戏剧般的张力。

综观李娜的创作,不乏欧式椅、吊灯、花纹、皇冠等欧式元素和蕾丝、高跟鞋等女性元素的出现,她似乎在寻求一种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其间还夹杂着女性视角对世界的“观看”,暗含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和谐化的“冲突”还不止于此。在她的画面中,蜥蜴、猫头鹰与青蛙、鹦鹉、猴子等寓意吉祥的动物在同一情境中的并置,也是对文化差异和冲突的一种思索,但这种冲突或碰撞是柔和的、含蓄的,具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真实。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材料与表现工作室的她,对于媒介的运用更为大胆,不断尝试金属材料与矿物颜料的结合。在李娜看来,材料只是表现途径,通过对绘画材料的探索与驾驭,能够更好地表达创作意图,实现作品的时代特征与美感。

李娜以往的创作,更注重表现某个场景或者生活的片段,但近年来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逐渐转向自然和传统文化。李娜意识到,传统文化和东方精神是每个中国艺术家骨子里深埋的东西,就像烙印一样印刻在血液里。但如何找到一个契合点,将东方精神赋予时代性的表述,就显得尤为重要。

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李娜开始了她的创作转型。李娜最新创作的“逝去的风景”系列,首先将场景从“室内”转向自然,这种宏观开阔的视角给她的创作带来更多可能,她将动物融入中国山水的图式中,用独有的语言形式重新阐释传统的文化经典。《山海经》引起李娜浓厚的兴趣,书中所描述的景象、神话、怪兽等给她无限的遐想和创作灵感,她试图将传统的古典题材进行时代性的表述,站在传统的基石上表达当代的态度,这正是李娜的作品想要去表达和实现的。

人物对话

北京商报:如何看待您的创作系列中的阶段性变化,比如从早期的欧洲元素、女性元素,到东方元素、传统文化元素的回归?

李娜:我的创作是自然发生、相互关联的一个过程。“晚宴系列”创作内容上描绘了很多具有欧洲元素和富有女性特征的物象,看似生活的琐碎与不经意却是我刻意的经营。“漫游者系列”和“变色记系列”以表现变色龙为主,变色龙是一种颇具人性的生命,我想表现的变色龙,有一种人性化的暗示隐含其中。“桃花源系列”更多关注内心对美好的向往与对幸福的渴望。2015年之后,开始更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因为传统能带来更多的灵感。

北京商报:新工笔绘画更加注重技法和画面营造,观念表达是有所退场的,或隐含的,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李娜:现在的艺术形式、媒介手段的界限已经模糊,青年艺术家对当下有新的感受,创作上必然有更多的尝试和改变。更加注重技法和画面营造,我认为这是创作的回归。以我来说,传统的绘画技法是从小就临习的,创作上新的变化以及观念表达的方式,源自对当下生活的感受。比如今年的创作以“山海经系列”为主,目前想做的就是具有当代东方精神的作品。

北京商报:如何看待新工笔的当代性?

李娜:在我看来,能与当下时代发生关系的作品就是当代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性,更多是讨论生存、人性、关系自由等社会问题,更多地与社会发生关系。当代艺术作品不局限于材料和表现方式,更多地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段,展览空间的布置上也更关注整体的空间效果,在观看和体验感上具有更多的参与性。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娜 新工笔 回望传统 传统绘画 青年艺术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