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湖南:长征精神遗产激励干部群众继续前行

2016年09月02日 20:33 | 作者:陈文广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长沙9月2日电(记者陈文广)1934年至1935年,从红六军团桂东誓师西征、中央红军挺进湘南,再到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桑植北上,红军队伍在湖南途经多地、征战多时,谱写了一段段长征壮歌。

如今,80多年过去了,红军留下的长征故事和精神遗产依然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继续前行。

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腹的桂东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8月,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在桂东寨前圩河滩上召开誓师大会,奉命西征,为中央红军开辟前进道路。

“部队特别爱护百姓,到寨前后便派人挨家挨户走访,对家境贫寒、常常揭不开锅的村民,还用口粮接济他们。”寨前镇80岁的黄义招老人面对记者,仍可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桂东县史志办主任胡海波告诉记者,受红军影响,桂东县先后有1万多人参加了红军队伍,现在记录在档的烈士还有5000多人。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说,从寨前圩誓师到湘南迂回,红军每到一地,都不忘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不忘为贫苦老百姓谋利益,因而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我们正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也是为老百姓谋利益,也必须以民为本。”

在桂东,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干部,对于县委提出的“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一口号,他们个个耳熟能详。干部们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中,桂东对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实行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责任包干,贫困村、贫困户不脱贫,则驻村工作队不撤队、结对帮扶人员不脱钩。

黄义招说,现在村里除了扶贫工作队,还经常有上面的干部来,他们进村入户处处串门,既宣讲脱贫政策也为村民脱贫出谋划策,“现在的干部还真有些红六军团的样子,我们老百姓也蛮喜欢、蛮支持的。”

同样,处于武陵山脉腹地的张家界桑植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的起点,也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党史研究办主任科员向佐柏介绍,桑植县横塘湾村有一个大家族,几十户老百姓屋屋相连、家家相通,长征时期,这里是伤兵休养的地方。“红军伤兵康复之后,一直帮着村里百姓犁田、插秧、搞生产。”

在桑植,团结一心、不畏艰苦的红军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桑植县有个白竹溪村猫儿塔组,位于高山坡地,缺少田地导致老百姓长年吃不饱饭。于是,村委会干部便带领村民们用鸡蛋换炸药、买雷管,炸开岩石,又从别处运来泥土,大家一担一担背上山。全组27户117人,花了18年,炸岩13万方,挑土填土18万方,在岩石缝里造出100多亩田。

向佐柏说,在这一方土地上,像“猫儿塔造田”这样的脱贫故事还有很多。如今,在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桑植,当地正干群一心,凭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长征精神进行着脱贫攻坚的新长征。(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湖南 长征精神遗产 长征胜利80周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