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保存史料,传承文化:我的动漫十年

2016年09月05日 08:32 | 作者:李保传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我与动漫的结缘纯属意外。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在江苏常州纺织服装学院从事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那时没什么人关注动漫,对这两个字也感到陌生。因为教学接触到计算机,我敏锐地感觉“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设计”将会成为艺术设计中的一个新专业,一番检索之后,我发现全国本科院校开设动画专业的不足十家,至于高职院校,还是个空白。

作者漫画像

作者漫画像

2003年,初出茅庐的我很认真地写了一个报告递交系里,随后去南京考察,为申报新专业做前期的材料准备工作。在撰写申报书期间,我第一次对动画专业有了简单了解,但当时“应付公事”的心态让我对动画很不以为然。 2004年,申报的新专业正式招生,我因参加校外学习脱产一年,未能参与动画新专业的建设工作。也就在这一年,第一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正式举办,开启了全国范围内举办动漫节的大幕。

2005年,我学习结束返校,除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就是画画、看书,或去旧货市场淘“小人书”(那时我已收藏了几千册,有的还是藏家追逐的精品)。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里我发现了10余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卡通题材连环画,因为不是当时藏家热捧的古典题材、“文革”题材或名家获奖作品,所以价格相对便宜,遂收入囊中。后来清洁整理这批连环画时发现,有的作者竟然是蜚声中外的经典动画片的创作者如严定宪、唐澄、胡进庆等。也许是高校教师的职业原因加上前面参与动画专业建设的经历,我再次敏锐地意识到:卡通题材连环画作为文献的一种有其特殊价值,尤其是在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背景下,动漫史料研究一定有着与其相匹配的意义。本着这个判断,我果断决定将手头其他连环画全部售出,所得费用都用来购买卡通题材连环画。

2003年到2005年的这两次“敏感”,让我重新看待动漫这个新兴行业,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国内外动漫行业的发展状况,也开始了我的动漫史料文献收藏之路。在史料实物方面,除了连环画之外,还包括电影海报、老照片、民国老漫画杂志、动画名家的文章专著、动画手稿、动画拍摄资料等。不过,2005年、2006年的我还局限在“收藏”的层面,只是有时为了收藏会买一些专业书籍看看。

在2006年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期间,我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张慧临老师和西安美术学院王宁宇教授不期而遇,于是邀请他们去欣赏我的动漫文献收藏,王教授当时跟我说:“这些史料都具有课题研究价值,你要发挥它们的作用,千万不要成为一个淘宝者。”这几句话不经意间点醒了我,鞭策我从收藏文献走上了研究文献的道路。

2005年到2008年,我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动漫文献收藏上,每天用五六个小时研究动画和漫画的历史,乐此不疲。现在回想那段时光,是“令人怀念的单纯”:没有外界干扰,静下心扎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竟未考虑过这件事的未来出路。 渐渐地,在面对这些具备完整体系的文献时,原本那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收藏心态竟变得沉重起来,在一次次与文献的“时空对话”中,我觉得肩上多了一份为中国动漫历史和动漫文化的传承做些事情的责任。

人们常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成立万氏兄弟纪念馆,应张慧临老师之邀,我的藏品第一次走出深闺,面向社会公开展示。这应是我国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以来的首个动画文献展,虽然因在学校举办,社会影响不大,但开了个好头,让业界人士看到了动漫文献展的意义。

2008年,应《文化月刊动漫游戏》之邀,我为该杂志每期撰写一篇动画艺术家的传记文章,由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2009年,受《征途——走向百年的中国动画》课题项目组邀请,完成了该书一至三卷的撰写;同年,拙著《中国动画电影大师》出版,该书为国内动漫从业者和学习者再现了中国动画艺术家们的创作成长经历。也就在这一年,我的人生轨迹因动漫研究而改写,工作调入杭州师范大学。

2008年至2014年是我密集梳理撰写史料研究的六年,除了为《文化月刊》撰稿,还为《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撰写文章。在专著方面,陆续完成了《中国的剪纸动画》(10万字,未出版);2014年为新加坡黄尧基金会撰写了中国第一本卡通人物传记《牛鼻子》(8万字,已结题);2016年完成西湖创意文化丛书《影视动画作品赏析》一书,拟于今年9月出版。当前正进行的课题项目有四川动漫研究中心重要课题《万籁鸣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影视动画卷》的词条编写工作,以及与东莞漫画图书馆的合作项目等。

在本着尊重客观历史、还原创作环境、展示动漫轨迹的原则进行史料研究和课题撰写之外,我也在关注日益受到重视的动漫文化建设。2008年,在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成立了自己的动漫文献工作室,当年就向中国动漫陈列馆捐献了近300件动漫史料文献;2014年,工作室向江苏常州大学城捐献动漫文献手稿120余件,2015年为贵州动漫建设捐赠近百件藏品;尤值一提的是,工作室从2010年开始连续6年向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捐赠动漫史料文献数百件,其中万籁鸣手稿还被列为馆藏镇馆之宝。如今,工作室已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如法国电影资料馆纪可梅女士曾专门就中国动画问题前来约访。为更好地发挥平台服务功能,今年5月起,工作室正式面向社会预约开放,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纷纷就相关课题的调研资料与我联系,现已接待新加坡、法国等地学生实地访谈和查阅资料。此外,工作室从2014年开始策划动漫文化展览,目前已在杭州、常州、上海、贵阳等地成功策划举办了《大闹天宫》50周年文献展、纪念特伟诞辰100周年展和纪念万籁鸣、万古蟾诞辰116周年文献展。

从2005年专业从事中国动漫文献收藏至今已逾十年。回首往事,这是我成长的十年——经历了专题收藏、课题研究、著书立说、展览策划、学术交流等阶段,也是见证新世纪中国动漫成长的十年,下一个十年已经开始,拭目以待中国动漫的新辉煌。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师,动漫文献收藏研究者)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史料 传承文化 动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