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投钱到“国外” 赚钱靠“国内”

2016年09月26日 11:03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从资本净引进国(人们所熟悉的“招商引资”模式)到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只用时20余年。国务院22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去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外年度直接投资量首次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成为资本的对外净输出国。

2003年之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只是以同期引进外资的一种点缀而存在。2003年至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快速增长,2014年引进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已基本打平。所以,就2015年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全球资本市场皆有思想准备。按现有的中资在海外扩张之势头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幅,若不加以适当和必须的宏观调控,以及企业的自律式调控,最多两三年后,美国对外年度直接投资量全球第一的桂冠,将被中国所摘取。

20余年里,通过由小到大的持续积累,中国已在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地方持有或各类企业持有的方式,拥有海外资产4万亿美元。这笔巨资以海外持股、机器厂房、营销渠道、商标专利知识产权、商业地产、娱乐资产、矿产开发权属、合资企业股权等多种方式存在。这笔巨额资产每年所产生的运营利润,已成为中国经济年度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这些年日益强劲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确收购到国外不少优质企业,尤其是工业制造领域的重要零部件生产商的股权,明显而且可持续地提升了国内工业制造的技术工艺水平。这类直投主要集中在欧盟国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大量发生。不过,国内民营资本的海外直投,这几年越来越热衷于商业地产、娱乐资产、金融资产之收购,脱离实体经济收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资本市场的历史与现状表明,这类资产泡沫很大,一旦泡沫戳破,就是民营中资倒霉之时。

有人对国内民营资本所持海外资产泡沫过多不以为然,认为民营资本非国有资本,海外直投赢也好亏也罢,轮不到政府瞎操心。然而,如果离开了银行信贷的高杠杆撬动(背后是海外直投民企极高的国内负债率),单凭民企税后的利润积累,中国有哪家民企敢拍胸脯说,我就有到海外进行“土豪式并购”的实力?

有个现象十分耐人寻味。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456.7亿美元,主要用于收购发达国家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企业股权,但在报表上,却有1164亿美元流向了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这说明,欧美对中国资本仍筑有市场樊篱,对中国资本浸淫它们的优势产业抱有深深的戒心。无论是中欧还是中美投资市场互相开放谈判,谈了那么多年就是谈不下来,就是樊篱与戒心的真实写照。不少想到欧美国家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只能先花一笔钱到这类群岛先注册空壳公司,以绕开欧美国家对中国企业投资的限制与歧视。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以海外并购为例,去年全年544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跃至617亿美元),符合国家已提倡多年的“走出去战略”,以及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经济“跨国生产、全球经营、世界存在”战略,它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与“走出去战略”互相融合的必然现象。在此过程中,有三方面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与警惕。

首先,国内实体经济之疲软现状,的确在刺激更多民营资本“走出去”寻求海外出路,并在此过程中带有较大的盲动性。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更多措施,切实降低国内实体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重新树立民营资本立足国内实体经济的信心。

其次,常言说得好,投钱到“国外”,赚钱靠“国内”。有关部门应当对实体经济过冷、金融经济过热采取扎实的“升降温”举措。国内实体经济冷,民企拿着大把余钱收购海外资产,势必互相争抢,进一步放大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而国内实业不行,让民企拿什么来应付危机?

再次,有关部门应当出台专项政策,规定对外直接投资的所用资金,至少要有一定比例比如50%是从海外资本市场或海外商业银行进行融资,这样万一出现问题时,才能与海外资本市场共担风险。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招商引资 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