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一张胜过千军万马的布告

2016年09月30日 14:37 | 作者:刘明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35年5月,中共中央在会理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北渡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合。为此,红军必须经过大凉山,借道彝族(当时称为“夷”)聚居区。

由于历史上反动政府长期歧视与压迫少数民族,致使彝民疑忌汉人,加上语言不通,更易造成误解。因此,如何通过彝族聚居区就成为一个难题。中央决定:用政策的感召力建立友好关系,要求全军模范地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为此,部队上下开展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

根据中央的精神,时任总政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撰写《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全文如下: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人贫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民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族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布告虽然只有13行,156字,却涵盖了中共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首先,《布告》宣传民族平等与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共产党和红军坚决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压迫。其次,《布告》宣传了中共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尊重。长征中,红军总政治部就曾为此发出训令:“绝对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风俗、习惯,并将这些习惯向战士说明。”

中央红军大力宣传与执行《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坚决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此举增进了民族感情,让红军所到之处都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并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无怪有国民党曾感叹说:“共军的这张布告,胜过我们的千军万马。”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大凉山 彝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