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沈宗敬的《西山纪游图》:险峻容胸怀 高深纳古今

2016年10月12日 14:44 | 作者:申志辉 | 来源:中国书画报
分享到: 

清代沈荃、沈宗敬父子在当时享有盛誉。沈荃工书法,沈宗敬工山水,二人均受同乡董其昌的影响。沈宗敬于山水一科钻研持久。他法古人,师造化,写胸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并发展了文人山水画。



沈宗敬《西山纪游图》(见上图)为纸本设色,纵86.5厘米、横39.8厘米,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画家在画面左上方自题:“西望遥岑神久驰,游踪乍到胜方知。 岏峭壁千寻立,险峻峰峦万叠奇。涧落红泉新雨后,竹摇翠影晚风迟。纷纷不少长安客,几个能来共赋诗?游西山之一并录。”钤“沈宗敬”白文方印、“师峰”朱文方印,引首钤“随意”白文长方闲章。据题识可知,此作是画家游览西山后创作而成的。画家师造化以出新意,对笔墨、色彩进行巧妙安排,使山川展现出奇伟之姿和高远之势。此作以水墨为主,于局部提染淡赭色,既展现出色不碍墨的效果,又保证了笔墨的丰润鲜活。木桥、石径之上,重峦叠嶂,山石层叠,展现出险峻磅礴的气势。画面由近、中、远三个层次向后延展,最后虚连到最远处的淡墨山影,形成虚实有致的层次感。大层次中又细分出许多小层次,使画面显得丰富多样。此作整体布局右高左低,右重左轻,笔墨向幽静的亭阁聚拢。苍松、板桥、怪石、斜径等穿插于画面之间,成为近、中、远景的纽带。山脚下,流波潋滟,使作品灵气顿生。此作结构繁复,山川以块面构成,具有宋元山水画的气格。画家对作品空间、位置的经营十分从容,画面无丝毫紊乱之感。画面中的山石参差错落,疏密、正斜、曲直、虚实兼具,在看似繁杂的笔墨中又展现出严谨的法度,使画面整体显得和谐沉稳。此作笔墨刚而不狠,柔而不弱,浓而不重,淡而不薄,具有苍厚丰腴之美,无寡薄稀疏之味。山川气格阔大、伟岸磊落,又在杂树的点缀下展现出盎然生机。此作强调排叠层出的方形结构,勾皴多刮折之意,相比一般线皴更显浑厚苍劲。画家在山石凹深处攒簇浓墨,与高大的松树形成节奏上的呼应。从此画老练精准的用笔中,可以看出沈宗敬以书入画的深厚功力,其中、侧、顺、逆笔法无不合乎法度。从用墨上看,画面浓淡、干湿相宜,展现出墨分五色的效果。画中用色只为提醒之用,衬托出墨色的素雅之美。画幅左上方所题七律文采斐然,书法工而不板,逸而不诞。此作中的诗、书、画均展现出中庸之道。

沈宗敬(1669-1735),字季南,又字恪庭,号狮峰道人、卧虚山人,华亭(今属上海)人。他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提督四译馆。康熙习书多得沈荃指点。沈荃书法学董其昌,上宗晋唐书家及北宋米芾。其子沈宗敬自然得以沾溉,于帖学研习至深。于山水画方面,沈宗敬受董其昌影响颇深,画作属于南宗山水。他上法董源、巨然、米芾、黄公望等,方折刮皴笔意得于倪云林而暗合北派山水的苍朴内质。他作画以水墨居多,偶为青绿,尤善布景,巨小咸宜。他又精音律,善吹箫鼓琴;工诗文,思致高远。沈宗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诸多优越条件,治学日久,游历渐广,故能综合大化,时有创获矣。我们可以通过赏析此幅《西山纪游图》来体会沈宗敬的艺术风貌。

沈宗敬虽受其父影响,但画作水平远超其父。由此也可看出,亲近自然、心志高远者方能画好山水。沈荃常伴君王,反而在绘画方面逊于其子。正如沈宗敬在题款中所写:“纷纷不少长安客,几个能来共赋诗?”此语虽有些高傲之意,但也实非妄言。

编辑:陈佳

关键词:险峻容胸怀 高深纳古今 沈宗敬 《西山纪游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