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长征的决策和部署

2016年10月13日 13:59 | 作者:李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6-10-13zx1001_P_1_763_693_1748_1321

踏上长征之路

9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要求“加强部队的政治、军事训练,发扬部队的攻击精神,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战略转移的最初计划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到湘鄂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因此,出发时把它称为“西征”,西征的部队称“野战军”,最高统帅部称“野战司令部”。为便于随军行动,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编为两个纵队。第一野战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叶剑英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王首道任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纵队由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青年团等组成,罗迈(李维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发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参谋长,后为张经武、姚喆代理,邵式平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随该纵队行动。每个单位都有一个代号,军委第一纵队代号是“红星”,第二纵队代号是“红章”,军团都以省会名称做代号,红一军团叫“南昌”,红三军团叫“福州”等。

以上两个纵队和红军主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共8.6万余人,组成战略转移的野战军。第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左权任参谋长,朱瑞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第十五师;第三军团,彭德怀任军团长,杨尚昆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师;第五军团,董振堂任军团长,李卓然任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参谋长,曾日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三、第三十四师;第八军团,周昆任军团长,黄甦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三师;第九军团,罗炳辉任军团长,蔡树藩任政治委员,郭天民任参谋长,黄火青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三、第二十二师。

另外,还保留了原来的中革军委和红军指挥机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任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刘伯承任总参谋长,王稼祥任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前,中共中央决定由项英、瞿秋白、陈毅、陈潭秋、贺昌等组成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为办事处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统一领导留下的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坚持斗争。

10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给中央分局的训令,说明红军主力将突围转移,在这之后敌人会深入苏区内部,更加凶恶地摧残苏区,“应该坚强而有毅力地继续领导游击战争,正确地发动领导群众,正确地运用游击战术”,主要斗争方式“不是与敌人进行阵地的硬拼的战斗,而应该把这些主力团营去培植、发展、辅助、团结群众的武装,缴获敌人的武装来武装自己与扩大自己”,“准备好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反攻”,并指出“为要适应着游击战争的环境,党应该时刻依照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组织”。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正确的训令,但是由于发布的时间太晚,没有很好地研究和布置,主力红军撤出后苏区处于混乱状态,给以后的斗争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红军长征史》)

编辑:曾珂

1 2 3

关键词:长征 长征的决策和部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