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18岁绘就的《千里江山图》为何成了千古绝唱

2016年10月21日 10:45 | 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记得今年上半年,一向开嘴就“毒舌”的陈丹青居然不骂人了,静静坐在网络视频节目《局部》的摄像头前,一袭黑色高领毛衣,悠悠的讲世界名画,教大家怎么用心去看。于是节目第一集就讲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陈丹青觉得王希孟“他在黄金时代只有十八岁,又有一个宋徽宗亲自给他调教,我想他也闹不清,怎么画出这幅伟大的画卷,十八岁干的事 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感觉丹青好喜欢希孟,句句夸他。丹青虽然过誉,希孟仍值一谈。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那么我们也来讲一讲,这个神奇小子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是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鼎鼎大名的“扛把子”。它是公认的传世名作,与北宋时期宋徽宗的倡导“画学”、扶持文艺发展的主流政策有关。

我们知道,宋徽宗酷爱艺术,擅长工笔画、古琴等绝技。于是他一手建立的皇家画院,培养出很多杰出人才,王希孟就是其中的一名“好手”。少年王希孟喜欢献画给皇帝,就像现在的粉丝追捧娱乐明星,打了鸡血似的给他们“献花”。王希孟得到宋徽宗的亲自调教,笔头功夫那是一日千里,很快就从初哥变成熟练工,开始野心勃勃的去创作巨制。梦想成真是献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王希孟也没辜负徽宗厚望,如愿花费了半年时间完成近12米的长卷——《千里江山图》,采用如此巨大的尺幅,也迎合了宋徽宗“丰亨豫大”的奢侈欲求,当然,18岁王希孟的年轻人诉求也得到了满足。他得到了宋徽宗的嘉许和称赞,该画当成奖品赏赐给了蔡京(北宋时代的那一位奸臣)。蔡京为此画写了一段题跋,也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得以有片言只语的记载,否则就会湮灭在时间长河里。

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王希孟其实是个有文艺范、有进取心的时代男青一枚,是什么心态让他孜孜不倦的苦攻绘画,不停的献画给皇帝。他拼的什么,他有什么追求呢?原来,唐宋以来的民间画工,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他们不是被雇佣去绘制洞窟壁画,就是被派去描寺庙装饰图,只有进了皇室里为皇族作画,才会有出路,才会光宗耀祖。这譬如唐代的吴道子、阎立本和李昭道、李思训等。吴道子最为代表性,他早年流落民间,在洛阳各寺庙绘制壁画,穷困的不行;不过中年后进入宫廷当了供奉,才获得他人生最风光的一面,始有“画圣”尊称。王希孟大体如此,一个自幼得到家传手艺的小学徒,为自己谋一份生路、为给家族带一份荣光,他在18岁时就拼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十八岁?放到现代社会,18岁才刚刚结束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去体验新环境。但我们能理解,放在古代,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学并取得一大堆文凭,并非每个人有机会靠读书考取功名的。王希孟就只能靠着家传手艺,一个人无学历无背景就到了皇家画院谋生。估摸他在18岁前就完成了绘画基础的积累。15、16岁在“画学”里进修,所谓得皇帝青睐,估摸是有幸得到皇帝的指点一二。他这种“一穷二白”的背景,只能靠作品打动宋徽宗,遗憾的是,宋徽宗转手就把这幅大作赐给了蔡京。说白了,很难说宋徽宗是否真看上他的画作。即使我们今天看这套大长卷,会被古人的想象力和表现手法所震撼。

委拉斯凯兹自画像委拉斯凯兹自画像

委拉斯凯兹作品《宫娥》委拉斯凯兹作品《宫娥》

陈丹青举了17世纪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例子来为王希孟做“背书”。这两个人或有类似的经历吧,人家委拉斯凯兹也是年纪轻轻的成了宫廷画家,一辈子呆在皇宫里面养老。确实都挺不容易。可惜的是,王希孟年仅二十就去世了,不知劳累过度或者体质羸弱造成的,没享受到太多皇家荣誉就一脚蹬去,可谓画坛憾事。从意大利来华的郎世宁可就比王希孟幸运多了,至少得到雍正和乾隆两任皇帝给予的高规格待遇,留下一大批容量巨大的传世作品。

郎世宁《乾隆戎装大阅图》郎世宁《乾隆戎装大阅图》

《千里江山图》就成了王希孟的绝唱之作。自他以后,中国画坛就罕见这样让人震撼的古典力作,而且还出自18岁少年之手。这更别说近现代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了。

编辑:陈佳

关键词:18岁绘就 《千里江山图》 为何成了 千古绝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