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楚大鼎容积大过司母戊 仿佛能煮一头牛

2016年10月24日 15:06 | 作者:金叶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楚大鼎是楚国重器,于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它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它器形浑圆,造 型优美,一对方形尺耳立于器口两侧。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下面三个兽面蹄形足显得十分强壮有力,也彰显出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作为一个诸侯强国的辉煌往昔。


QQ图片20161024145841


在楚大鼎其中一个兽面蹄形足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安邦”二字,“安邦”就是“安定国家”的意思。大鼎的口沿上有铭文12字,开头为“铸客”二字,因此又 叫“铸客大鼎”。这12字铭文,告诉大鼎的用途是祭天、祭祖、占卜、安邦的国家重器。当时,封建主为了统治的需要,经常要举行隆重的大典,祭祀天、神和祖 先。古文献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战争,统治者把祭祀和战争看作是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鼎原来是炊器,随着礼乐 制度的不断完善,鼎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楚大鼎从出土到今天与广大观众见面,有着非常艰难曲折的过程。1933年,安徽寿县当地民众对楚王墓进行盗挖,共挖出文物4000多件。古董商人争相购 买,最后只剩下青铜器和石器等700多件,包括这尊不易搬运的楚大鼎。前安徽省立图书馆派人前往寿县进行交涉,最后才收藏了这批楚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 了不被日军抢走我们的国宝,这批楚器被运往四川,其间还幸运地躲过了日军的飞机轰炸。抗战胜利后,楚大鼎等文物又运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南京政 府将大批珍贵文物运往台湾。但由于时间紧迫,楚大鼎还未来得及运上船,南京就解放了,大鼎被抛弃在江边。不久,它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运到合肥,由安徽省博物 馆筹备处收藏这件珍贵的大鼎。

安徽寿县是楚文化的故乡。曾在战国末期作为楚国国都十九年,历四王,是楚国最后一个国都。公元前223年、秦军席卷淮北淮南,攻陷寿郢(今安徽寿县),俘获楚王负 刍,楚国就此灭亡。在楚文化文物遗存中,最具代表意义和影响力的,就是这一件楚大鼎。铸客大鼎是我国目前已出土的第二大国宝青铜鼎,大小和重量仅次于司母 戊大方鼎。楚大鼎是圆鼎,所以容积比司母戊大鼎要大,楚大鼎的体积在目前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是最大的。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参观这座鼎时感叹道:好 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呵!今天,铸客鼎(楚大鼎)及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编辑:陈佳

关键词:楚大鼎 容积大过 司母戊 仿佛能煮一头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