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明代玉器:纤巧玲珑 幽雅温润

2016年11月01日 11:1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明代是中国琢玉史上相当繁荣的时期。明玉遗存丰富,碾琢技艺精湛,更为重要的是出现了许多形体比较高大的立体器皿,这是明代以前琢玉史上罕见的成就。明初洪武年间,为了恢复经济生产,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许多工艺门类处于停顿状态。永乐年间,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进入了复苏和发展时期,但琢玉业发展得比较缓慢,主要是继承宋元传统,琢玉水平虽然很高,但作品的数量不多,形体也都比较小,这种状态大约延续到嘉靖时期。此后,琢玉工艺才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大型的立体器皿增多,并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代玉器与明代社会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成熟并孕育着新的萌芽,相对而言,皇权被空前强化的现实造成上层社会制度对前者产生了制约。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社会背景下的明代艺术也呈现出更多样的层次,玉器也不例外。唐宋以来,社会风气变化,玉器的题材和寓意向着更加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北京、苏州成为玉雕艺术的两个中心,受市场发展的影响,玉器不再为上层统治阶级所独有,而是和市场结合得更紧密。

我国明代玉器的基本特征为:风格清新,雕工刚劲有力,线条棱角分明,艺术价值较高。其雕玉工艺有透雕、浮雕、阴线刻等,雕刻技法较粗犷浑厚,镂空技法使用普遍,器物表面可见下铲的凹槽,槽内玻璃光泽强烈。


玉八仙纹执壶

玉八仙纹执壶,明,通高27cm,口径7.8-6cm,足径8.2-6.5cm。清宫旧藏。


玉八仙纹执壶侧面拓片

玉八仙纹执壶侧面拓片


玉八仙纹执壶拓片

玉八仙纹执壶拓片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 :“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执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艺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玉九螭璧

玉九螭璧,明,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清宫旧藏。


玉九螭璧另面

玉九螭璧另面


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

古人认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玉螭纹笔

玉螭纹笔,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玉双管式笔插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青玉竹节杯

青玉竹节杯,明,高10.5cm,口径7.5-3.9cm。清宫旧藏。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黄色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

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饮器制作讲究,玉酒具的制作也得以发展,器形和纹饰都颇丰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创新型。此杯造型独特,选材精细,是明代玉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编辑:陈佳

关键词:明代玉器 纤巧玲珑 幽雅温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