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张志华对话兰锦斌:信息时代的美术

2016年11月03日 15:14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 

张志华(以下简称张):我们现在每天面对的信息量十分庞大,所以我们选择的内容真是太多了。

兰锦斌(以下简称兰):是的,这是一个快餐文化的时代,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记得大学时期以及毕业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饱受一种持续不断的痛苦,这种痛苦正是源于信息时代的图片流。细算来我前后痛苦了有8年之久。从2004年-2011年,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上学期间,2004年-2008年,因为图像和信息量太大导致的头疼,而不知道怎么下笔。第二阶段是2008年到2011年,那是一个因为无法对自己的创作方向定位和判断的痛苦时期。




张:是的,我也有过和你相似的体验。这是因为看的东西比较多,信息量达到饱和,无法再对新摄入的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就会产成这种类似于电脑信息泛滥停机的大脑缺氧头疼。信息时代的人很多都会经历这种痛苦,挺过来这个阶段就好了。接下来,你能比以往更顺畅的处理同样大量的信息却不会导致大脑停机,能够正常的摄入信息而不会在创作时受信息泛滥的困扰。信息时代的艺术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坚持去经历信息大浪,在长期停机性头疼后重新找回自己的艺术家,另一种则选择逃避,他们不用去痛苦思考,选择性的看不见不断涌入生存环境的新作品,仍选择守旧的方法和题材去画画。

能坚持挺过这个长期痛苦的艺术家们会获得再生。他们会逐步从庞杂的信息姿肆的狂洋中清理出了一条适合自己身心行进的道路。那些过去的和现在的作品都已经在脑海里被他经历过来一遍。等大量的信息之浪再来,他已掌握了较好的大浪淘金之法,很多无用的信息或者说作品都会被自动屏蔽掉,就不再会引起头疼了。

兰:你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的这个阶段性的心理变化和您分析的完全吻合。只是我现在回想起那一段的时间曾经是那么漫长而可怕。

张:作品看的多了以后,找到自身的位置就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接触到各种美术风格,各个时代的、不同人的作品,慢慢的,一个自己的美术史观就建立起来了。虽然它还不那么成体系,碎片化,但都是亲历亲得。

兰:说到这儿,我想起很久以前和这件事情有直接关联的一件事情。2004年大学期间,我每天都会用两个小时在电脑里自己搜集的绘画作品库里看画,分析画理。那时我对很多西方现代的绘画还不清晰。有一次我终于在毕卡索早期立体派的一幅作品中,读懂了他的绘画语言,之后我又运用这次得出的方法解读了很多立体派后期的和抽象表现主义语言的作品。那种感觉太兴奋了。

沉思中的毕加索

毕加索油画

德库宁油画

罗斯科作品

张:通过读画,你获得了一种比以往更超越的视觉理解方式。

兰:是阿。感觉我被自己超越了。从那时起,我在绘画创作方面,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理解有了很大突破。而且呢,我还在立体主义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观看与表达方式之间找到了联结点。虽然,我没有长时间学习中国画,但中国传统美术是在日常的生活里尤其是儿时阶段一直存在的。现在我在这两种跨度很大的文化间找到了关系。我在本科的毕业创作中运用了这个跨越,以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的方式,又有立体主义拆开式的构图来描绘同一个空间、风景。

五代巨然山水《秋山问道图》

《秋山问道图游军事博物馆》纸本素描 兰锦斌

张:你早期的作品《秋山问道图·游军事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它是与时间有很大关系的一件作品,表现了对你在军博的人流中看到的各种展品对象的“游历”,又有对这种展品观看的“问道”。展品中是否藏有你想获得之感觉,它又是什么?对一件事情的经历和反观,这两个方面都在其中。

除了表现时间感,还有空间。从你那个时期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与并置,有很好的把握。

  《溪山行旅图·游军事博物馆》 布面油画 兰锦斌

兰:2004年那段时间,我还看了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觉得那个时期的作品和我们现在的素描作品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笔法、工具和材料的区别。那时主要是用木炭和色粉笔,羽毛墨水笔等材料。现在我们有铅笔和炭笔,而且素描的语言和技法也比那个时期丰富很多,能画出更丰富的细节和调子。当时我就在想:比如~以丢勒的素描~(手)和达芬奇素描~(手)为例子,我们用今天(现在时)的眼光去看待一件(过去时)的作品,这种观看会是一种有时间差的观看。我当时就做过相关的绘画实验,就是拿今天我们很熟悉的工具材料,用过去的绘画技法来描绘现在的人,看看会出来什么效果。我当时做了不少绘画和材料实验,以获得具体的体验感,“时间差体验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阶段。

达芬奇《手》

丢勒《手》

张:这样看来,你在那时既进行了中西跨越的“空间差”体验,又进行了现在与过去的“时间差”体验。

兰:我十分认同大卫o霍克尼的一些艺术观点:寻找视觉语言的更多可能性。我想通过这类实验和体验寻找到新的艺术语言。西方艺术进入现代主义后,就不断的在语言上发生转变,每一次都会带给人新的视觉经验。

大卫霍克尼个照及作品

张:跨越体验,时间的跨越、空间的跨越,这是现当代艺术的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它独立与以往时代的精神特点。古典主义时期的绘画艺术发展以对三维空间的理解的表现为主要追求目标。随着古典主义三维空间绘画方式和技术走向完善,同时,出版业的发展帮助人们看到本土所无之物,读到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现代媒体把这种不同社会间跨时空的传播又进一步推动了。有了这个前提,画家才可能去表现时空差的体验感。从毕加索到霍克尼,都作为这种跨时空的实验。

毕卡索作品 写生中的大卫霍克尼

兰:早在2008年,霍克尼还没有那么有名的时候,我就看过并且喜欢他的作品,记得有一件是他的母亲的照片拼贴作品,分割的图像很接近杜尚的《下楼梯的女子》。之后,大卫·霍克尼创造了九格影像,用九台摄影机同时拍摄同一个地方,以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体现,他把此作为一种图像视觉语言的研究课题。这种艺术实验是继承于立体派毕卡索,只不过霍克尼开始采用现代的科技工具——摄影机来辅助艺术实验,而毕加索是用照片和画笔。通过摄像机的技术展示,立体派时期晦涩难懂的分析、解构语言变得容易理解了。所以,在我感觉,信息时代的科技可以变成艺术家转换视觉语言的助力。

《下楼梯的女人》杜尚

大卫霍克尼照片拼贴作品

张:时代的发展,科技会给人带来新的视觉观看方式和跨越时空的心理体验,那么,不可避免的,就对艺术家提出要求,需要有新的视觉需要被创造出来。也许艺术家需要科技手段的帮助。

写生中的大卫霍克尼

兰:是阿。展望未来,也许会和我小时候看的科幻世界的情景那样发生,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虚拟的世界点击获取各种信息,观看的媒介和方式将发生和现在质的飞跃和区别。

2016年兰锦斌个展现场照片(摄于北京解放军81美术馆)

《地道战》 布面油画 兰锦斌

《诺曼底登陆》 布面油画 兰锦斌


兰锦斌


编辑:陈佳

关键词:张志华 对话兰锦斌 信息时代的美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