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资产泡沫:如何抑、怎样制?

2016年11月08日 10:20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泡沫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动生成,还有人提出了所谓的“泡沫有益论”。但更多业界人士认为,纵观几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泡沫的出现和破灭与经济危机的演变节奏高度契合,部分业界人士据此认为,有泡沫就意味着有过剩,同时也意味着经济存在结构性的问题,而抑制泡沫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7月26日年中会议后,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二次公开表态“抑制资产泡沫”。

抑制资产泡沫意义何在?又应如何抑制?我们来听听委员和专家的建议。

■“泡沫”不容小觑

提到资产泡沫,先要找到哪些资产里存在泡沫。对此,很多人士的第一反应都是房地产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对本报记者表示,资产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判断是否存在泡沫,关键一点要看资产中的负债有多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杠杆率问题。同时,要算清楚资产中的短期投资和投机性资金占比有多大,如果这些资金占比较高,也可以视为泡沫存在。当然,如果在一个领域中的交易过程还存在虚假信息,则更加重了资产泡沫的风险。

“由于抑制资产泡沫涉及去产能、去库存,因此能否将资产泡沫抑制住,对我国经济调结构进程意义重大,否则的话将前功尽弃。”梅兴保这样表示。

而谈到抑制资产泡沫的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研究员朱鸿鸣对本报记者表示,有三方面的意义不容忽略。

首先是矫正并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创新驱动的根基。资源或创新要素配置结构,即资源到底配置到生产性活动还是非生产性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绩效及长期潜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配置到生产性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可期;反之,创新和可持续增长基础则会遭到严重侵蚀。资产泡沫的最大危害就是推高非生产性活动收益,使非生产性活动收益显著高于生产性活动,从而对人才、资本、企业家才能等创新要素产生“虹吸效应”,使创新要素“脱实向虚”,配置到非生产性活动,侵蚀创新驱动的根基。抑制资产泡沫的最大收益就是推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报酬结构的再平衡,通过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矫正和优化资源配置,使创新要素重新配置到生产性活动,配置到创新领域,配置到实体经济。

第二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资产泡沫,特别是杠杆或债务驱动的资产泡沫会极大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梳理全球金融危机史,可以发现,资产泡沫往往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始作俑者。抑制资产泡沫,是基于底线思维的主动作为,有利于修复和加固金融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是优化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增强社会纵向流动性。每一轮资产泡沫,都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快速拉大相关资产拥有者和非拥有者之间的财富差距,恶化财富分配结构。同时,资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中产阶级财富的巨大损失。抑制资产泡沫,则有利于改善财富分配结构,增强社会纵向流动性。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泡沫 资产 金融 抑制 结构性 稳健 货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