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张海君:演出只是个行业,而演艺可成为产业

2016年11月11日 08:41 | 作者:陈然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国内的演出行业因总体量小、可复制性差、不确定因素多等“先天不足”,盈利模式囿于传统,始终徘徊在产业化的大门之外。

2012年,张海君入主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他倡导打通演艺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如今,北演除原有的几大品牌演出外,还启动了原创剧目开发。明年,依托多年累积的高端演艺资源优势,北演还将进入艺术教育领域。

2013年第17届北京新年音乐会,祖宾·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

2013年第17届北京新年音乐会,祖宾·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

北演投资制作的话剧《生命密码》,一年之内演出了一百场。

北演投资制作的话剧《生命密码》,一年之内演出了一百场。

hejw6b29_b

大势

“演出行业”转向“演艺产业”

2012年,张海君从中国文联下属的文化机构调入北演,任职董事长。他出身于戏剧世家,十几岁开始学戏曲,而后考进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科班出身的他,兜兜转转十多年,又宿命般地回到了最熟悉的演出领域。

彼时,北演是一个老牌的国有演出企业,运营演出经纪业务,即买入演出产品,经整合包装后售出。张海君重回演出行业带来了新思路,提出打造“新北演,全演艺”。“我的判断和认识是,演出目前是没有产业的,只是一个行业,而演艺可以成为产业。演艺产业就不仅仅局限在一两台演出了,而是围绕演出拓展相关的业务”。

作为演出经纪公司,北演已具有相当的实力。持续耕耘的新年音乐会、降噪音乐会、喜剧艺术节、七夕音乐会、中秋音乐会等几大品牌演出,为北演在演出市场站稳了脚跟。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新年音乐会,迄今已有21年历史。今年,“北京新年音乐会”将升级成为“北京新年演出季”,在古典音乐会之外,还加入了芭蕾舞、京剧等演出,进一步丰富了北演品牌演出的内涵。

“虽然说这些项目都是我们的创意,但我个人认为它并不具备原创性和产业性,只是单个项目而已,没有原创知识产权”,张海君头脑清醒地看到老北演的软肋。“所以北演现在布局的每一个板块,都是为了实现演艺产业每个链条之间的关联性”。

北演开始涉足原创剧目生产,依靠商业运作实现票房创收。北演投资制作的话剧《生命密码》,没有拿政府一分钱,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一年之内在全国演出一百场,票房突破两千万元。目前,该剧改编的小成本院线电影已经列入北演的下一步计划。

在张海君看来,演出与影视的互动是北演打造演艺产业链的必经之路。“我认为演出本体不具备产业性,而电影的工业流程在文化产业是最完善的。我们有那么多作者、作品,其中有一些通过研发,可能会成为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网络大电影。围绕我的演出,寻找它更大的升值空间。”

2012年前,北演的职工四五十人,每年做七八个项目。其中,资源最倾斜的一个演出项目砸了,可能整年全军覆没。张海君刚进入北演那年,年亏损破了千万。对一个演出企业来说,这是巨大的数字。

如今,北演每年的演出场次,从2013年二十余场,到今年超过四百场。2013年观众人次10万,到今年将达到40万。2014年、2015年度实现连续盈利,2016的年收入预计将突破7000万元,再创新高。

成绩的背后也有压力。如今团队人数翻了近一番,“压力还是挺大的”,张海君说。“但我们也想试一试,看一个国有演出企业能不能做得像民营一样好,甚至更好”。

所趋

哪里有商机,做了才能知道

新京报:你认为打造演艺产业链的优越性在哪里?

张海君:演出是一个固定形态,演艺有更多的延展。我们现在做原创话剧,三年做了八部,比很多国有院团的体量都大。这些剧不仅是演出,还多了知识产权,以及未来的版权溢价。这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可复制性,比如十年以后还可以演。我们说要做演艺产业链,不是莫名其妙地开发一块业务,我们所做的都是围绕演出这个基本形态来拓展的。

新京报:北演目前还布局了哪些业务板块?

张海君:还有剧场连锁这一块。剧场总有场租和排期的问题,如果打通这个链条,就可以更灵活。我们现在已有青年剧场、劲松剧场。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和三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北演发起成立了京津冀演艺联盟。我们想通过这个资源去整合京津冀的剧场资源,计划在2020年,拥有20个剧场的联盟。这样影响力和商务渠道都拓宽了。

我们还计划依托我们的高端演艺资源做青少年艺术教育。我们在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研发,包括寓言、成语、传奇、神话等。这是一套庞大的课程,比如国学百集艺术教育系列舞台剧。我们的艺术家都可以为艺术教育做交流和推广。其中发掘出有潜力的孩子,可能从业余转向专业。我们也可以配备更定制的教育,提供演出机会,把他们输送出去。

新京报:2012年你就做了演出的网上直播,在当时是有争议吧?今天已经比较普遍,大家都能接受了。

张海君:我们笃信一点,演出行业本身太传统,如果再不见缝插针,就更没有机会了。直播了我也没损失,那干吗不做呢?其实演出行业和演艺产业也是这么一个关系。演出行业本身就这么小的盘子,有什么怕失去的?我觉得只要多做一件事情都是白赚,都是增加了价值。

2012年我们跟乐视合作,直播了七场剧场版音乐会,反响很热烈。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一个演出做直播有什么意思,能挣钱吗?乐视都没想到,跟我们谈合作这么顺利。哪里有商机,做了才能知道。剧场里坐一千人,通过互联网就有更多人看到,这就是胜利。也许这场演出没挣钱,但是对我们的品牌影响和未来的商务合作带来了帮助。以前我跟赞助商谈,赞助我们100万,对方问,多少人看啊。我说一千人、一万人,了不得了吧?那作为企业,来赞助你,结果只有一万人看到,就觉得太不值了,没兴趣。现在我做直播,我说我会给你的产品露出,会有百万人、千万人看到的时候,对方眼睛就亮了。

新京报:北演近来做了很多项目,对于新项目你有什么考量的标准?

张海君:第一是项目的品质;第二是项目的体量,尤其明年开始,这个板块我们不再做小体量的演出了;第三原创项目,要不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要不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第四是能对将来的业务拓展有推动作用,比如艺术教育、剧场连锁。具备这几个要素,我们就会考虑去做。

匠心语录

新京报:你认为现在做演出行业,需要怎样的匠人精神?

张海君:现在做演出需要不同的思维去冲击。过去的演出行业太传统了,必须要有搞投资、搞营销、搞互联网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碰撞一些新的火花,改变目前的行业生态。过去的生态就是开票、卖票、拉赞助,没有任何其他途径。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尤其作为一个大的演出企业,一年有几百、上千场演出,现有的资源不可能把所有项目都照顾到。从前我们做演出的人有很深的情结,比较固执,不太接受新的东西。记者 陈然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海君 演出行业 演艺 艺术教育领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