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全国政协“重视特殊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6年11月11日 09:4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监事长薄绍晔:加强青少年残疾人职业教育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对他们而言是融入社会的立命之本,因此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样重要。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是制约青少年残疾人充分就业的重要原因,接受特殊教育的青少年残疾人就业需求差别各异,当前特殊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不能充分满足和适应他们就业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需要,应是特殊教育提升的重要内容,同时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也亟待加强完善。对此,建议:

一、 推行职业培训工学相结合。青少年残疾人由于身心发展的局限和接受基础教育的薄弱,加之目前特教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类别少、针对性不强,学校与企业在职业培训方面的合作不够广泛和紧密,有些培训内容在学校难以得到实际操作的训练与就业指导。要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必须有足够的技能实践操作训练。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提高青少年残疾人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要引导支持特教学校与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建立起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青少年残疾人职业培训机制。

二、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学校到就业。盲、听力、言语、智障等残疾青少年接受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通过就业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生活。特教学校职业培训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适应的培训课程,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创造条件。同时有关部门应制定开辟适合青少年残疾人的职种,采取定向招录安排就业的政策,实现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就业相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早发现、早干预,推进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教育

我国自闭症患病率约1%,且发病以较快速度上升。自闭症成因复杂,无特效治疗方法,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早期康复训练来降低未来残疾程度。

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社会融合教育可取得更好效果,尤其3-6岁是最佳干预期,除少数严重智障者,如能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随班学习,并给予个别化、针对性辅导,可有效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认知度不高。二是缺乏相关政策保障。大部分自闭症儿童进入幼儿园遇到阻力,进入普通学校也有很大困难。三是配套措施不健全。大部分地区普通教育机构缺少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个别化教育的师资,难以达到康复目的。四是财政支持不足。1位专门师资仅可辅助3到4名自闭症儿童,所占用教师资源远多于普通儿童。因没有社会融合教育专项资金,普通园、校缺乏接纳患儿的积极性,更没有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此,建议:

一、 加大自闭症识别的宣传力度,在基层卫生机构、妇幼保健站、婚姻登记处、医院等地发放宣传册,并将自闭症筛查纳入基层卫生机构工作范畴,提高早期发现率。

二、 推进自闭症社会融合教育。教育部门应对普通教育机构接纳非重度自闭症儿童作出要求。在难以做到所有机构都能接纳患儿的当前,可指定部分机构,做到零拒绝。根据需要配置足够专门辅助师资,并对任课老师专门培训。学校向学生和家长普及知识,减少对患儿的歧视。

三、 建立社会融合教育财政专项资金,对接受患儿的普通园、校给予足够资金支持。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