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非遗文化进校园 课间操“变身”鼓子秧歌

2016年11月14日 15:55 | 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10点半左右,商河县殷巷镇帽杨小学的学生都会做课间操。与众不同的是,他们的课间操是学校根据商河鼓子秧歌改编的一套八节少儿体操。

f44d305ea09b198a3c1037

节奏铿锵有力、套路变化繁多、动作粗犷豪放,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的特点。帽杨小学校长石立武和教师们根据鼓子秧歌的动作,改编了一套八节的广播体操。该校还争取家长同意,联合商河鼓子秧歌民间艺人编写了《商河鼓子秧歌》教材,全校每周三下午统一学习,组建了帽杨小学鼓子秧歌队。

“鼓子秧歌是商河民间舞蹈,应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石立武介绍说,鼓子秧歌动作洒脱、飘逸,难度和活动强度都比较大,练习鼓子秧歌有利于磨炼孩子的意志,并起到健身作用。于是,自2008年3月起,学校结合处于鼓子秧歌之乡这一地域优势,聘请鼓子秧歌表演者当校外辅导员,指导孩子练习,开始走上让鼓子秧歌走进校园非遗文化传承之路。

石立武表示,学校最初在组织学生练习鼓子秧歌时,一些家长和教师也担心会影响学习。但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之后,学生们的变化不小。以前课外时间,学生你追我赶,打打闹闹,现在则跑跑头伞,打打鼓子,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大大增强。同时,因为学习鼓子秧歌,学生、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机会也多了。“2008年,鼓子秧歌成为课间操后,我们学校360名学生,几乎没有因感冒而请假的,这是以前没有的。”石立武说。

据了解,商河鼓子秧歌始于秦汉,成于唐宋,兴于明清,分为伞、鼓、棒、花、丑五种角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帽杨小学鼓子秧歌队先后赴济南、北京等地演出近百场,为商河鼓子秧歌赢得了美誉。(记者 尹延杰 通讯员 徐敏)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非遗文化进校园 课间操 鼓子秧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