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在日本你必须学会正确地扔垃圾

2016年11月15日 14:05 | 作者:唐辛子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日本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设社会课,这其中,就包括如何给垃圾分类。

近日,媒体报道,北京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虽已将垃圾分类进行了16年之久,其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也让我想到了日本的垃圾分类。

日本是个垃圾分类十分严格的国家,对于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而言,想要被周边的日本邻居接纳,除了入乡随俗的日本式礼仪,还必须学会如何正确地扔垃圾。例如,我所居住的小区,对于扔垃圾是这样规定的:每周两次扔可燃生活垃圾;每月两次扔空瓶空罐、旧报纸、旧衣服、牛奶纸盒等可回收资源垃圾;每月按不同的星期划分,可各扔一次旧家具等大型垃圾以及旧锅旧盆等小型垃圾和废电池等危险垃圾。到了扔垃圾的日子,家家户户大门前都堆积着塞得鼓鼓囊囊的透明或半透明垃圾袋,为了防止无所不能的乌鸦们将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还得在垃圾袋外面再套上一层黄色或绿色的大网,实在是蔚为壮观。

日本的垃圾分类,源于上世纪高度经济成长期。当时,随着经济高度增长,丰富的物质生活带来大量生产、生活垃圾。日本环境省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日本国内一年的垃圾制造量大约为5亿吨。垃圾越来越多,而瘦长的日本列岛的垃圾处理场所却有限,如何处理垃圾成为现代日本人生活当中的一个大问题。

1975年,日本静冈县的沼津市首次采用家庭资源垃圾回收制度。在市区内大量设置资源垃圾回收站,呼吁居民将家中不需要的纸张、旧布、空瓶送到垃圾回收站。在固定的资源垃圾回收日,各地的町内会(相当于中国的“居委会”)成员,负责对垃圾分类进行指导与确认:例如,所有空瓶必须事先去掉瓶盖和瓶身的塑料包装,牛奶纸盒必须事先清洗干净、晾干后剪开摊平等等。现在日本各地的资源垃圾回收,大都采用这种以居民为主体的自发性回收模式。

当然,这种自发回收有赖于个人自觉。而日本的幼儿教育,无疑对养成这种自觉的习惯很有帮助。日本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开始设社会课,教授公共社会常识,这其中,就包括如何给垃圾分类。

我家小朋友三年级上社会课时,学校老师组织他们去了本市的垃圾处理场。在垃圾处理场参观了大半天回家的小朋友,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她没想到:为了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垃圾处理场对于垃圾分类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垃圾回收质量,甚至需要用人工进行手工选别。看到这一切的小朋友感慨万分,回家后十分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以后家里扔垃圾,一定要仔细分类。你不知道垃圾回收场的工人们有多辛苦,我们只要有一次做得不够好,就会给他们添麻烦。”

除了组织孩子们参观垃圾处理场,学校还会请环保专家来给孩子们上课,讲解垃圾处理对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这其中包括目前日本各地自治体关于垃圾处理的“5R对策”,即:Refuse(拒绝垃圾)、Reduce(削减垃圾)、Reuse(再使用)、Repair(修复再使用)、Recycle(回收再利用)。

日本幼儿园小朋友外出郊游,在老师要求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必然会有垃圾袋。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这就是Refuse(拒绝垃圾)的一部分。这种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从小养成的习惯,陪伴着现代日本人的一生。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垃圾分类 日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