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姚钟华绘画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特别的“土味”带有童话色彩

2016年11月21日 14:59 | 作者:张婷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由中国美术馆、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省文联主办的“生命的壮彩——姚钟华绘画艺术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作为2016年度“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此次展览分为油画,水粉画,水墨、重彩、漫画作品三大部分,全面呈现姚钟华赤诚的艺术情怀和壮美的艺术风采。展览期间,姚钟华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油画、水墨、水粉作品共30件,其中包括他的油画代表作《背水的阿佤》等重要作品。

背水的阿佤 姚钟华

背水的阿佤 姚钟华

土林梦 姚钟华

土林梦 姚钟华

“壮是壮丽,彩是他用色彩描绘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艺术表达。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如此阐释此次展览的主题。在他看来, 193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的姚钟华,从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196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在艺术的象牙塔中、在许多前辈大师那里获得了油画造型与色彩语言的方式与方法,明确了“民族化”的追求;但此后的人生历程又与同代许多留校、分配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不同,他又从北京回到了故乡。“此后,写生成为他的常态,滇中高原、三江并流的雪山峡谷、绿荫层层的热带雨林成为他的主要描绘对象。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油画民族化的初衷铸就了其凝重而奔放、深沉而真切的风格,那熟褐、土黄、钴蓝,那阳光下的冷暖对比,那壮硕健劲的男子汉和纯朴美丽的女子,使作品呈现出社会生活的深刻性,以及艺术语言的现代性和独特性。 ”吴为山如是说。

“油画是我的专业。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材料,也不仅是一种技法技巧。它意味着一种观察方式、感受方式和审美方式。通过油画,把我导引进了西方的艺术殿堂,并打开了一扇认知西方文化的窗口。运用油画,我表现和描绘了中国的山川和人民。 ”姚钟华曾谈到。展厅内,许多作品旁附上的“创作札记”简短却不失趣味,亦能从中一窥其创作时的不同心境:“她跟着牛跑,我带着油画工具跟着她跑,才画了一会儿,她又去追牛了。我又得收拾工具去追她,这幅画画得真累啊! ”说的是创作于1963年的油画《撒尼牧牛姑娘》 ;另一幅1963年画的《扬荞子》 ,则有“将牛车轮立起来扬荞子,据说风大一些。却将美丽的撒尼姑娘嵌在蓝天上”这般诗意的记录; 《有一位骑士》在1988年画出,他如此写下自己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尝试画过几幅抽象画。1985年到法国及欧洲,看到更多抽象风格的作品。回来后,又画了几幅,但没有继续下去。 ”

展览现场,姚钟华在中央美院读书时的老师、美术家侯一民颇为感慨地谈到:“这次展览,让我想起一位老朋友的诗—— ‘开户不见山,疑是山飞去。犹剩遥天一抹青,转眼觅无处。倒屣欲寻山,细想宜留步。应是山飞我也飞,身在山中住’ 。我们老想在门外找山,不成想我们就在山里面。搞美术的人,脑子里总有那么几座西方美术的‘大山’ ,那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山里呢?是五千年文化的大山。李可染先生有一句话‘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我对这个魂看得非常重,我们的文化所寄托的,是民族之魂、人民之魂、时代之魂。姚钟华的画,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对脚下这片热土不能割舍的深情。 ”

钟情于故乡热土,云南特有的民族形象、地域与风俗在姚钟华的笔下一一呈现。一幅“大画” 《撒尼人的节日》让每位观众不禁驻足,仔细探查其中的细节;而创作年代一栏写的是“1963年至1981年” ,对于这幅跨越近20年的画作,姚钟华回忆:“我是1957年暑假第一次在石林附近看到撒尼人火把节的斗牛会,感到非常震撼,返校后画成一幅小画。1964年打算画成毕业创作,但有人指责这是表现野蛮,表现中国人‘好斗’ ,与‘苏修’一唱一和而最终流产。1981年,我依据旧稿重画此画,并参加了1982年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春季沙龙’中国艺术大展。 ”姚钟华在美院附中时的班主任赵友萍,也对此作记忆犹新,“撒尼人的‘斗牛’ ,他在附中时是用水粉画的,董希文先生看后非常喜欢,说‘我真有想要拥有它的冲动’ ;最终他成为董先生的学生,在三画室学习到毕业。 ”在赵友萍看来,即便是没有去过云南的人,也能透过姚钟华的画作感受到那份美,她说:“看他的画,让人想到黄宾虹先生所言的‘形若草草,实则规矩森严’ ,画面中的美,来自他对光、对色彩独有的把握和运用。而这种‘独有’实则是建立在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积累的大量写生之上,那时练就的基本功,让他能迎来破茧成蝶的一天。 ”

学者熊秉明曾评价姚钟华说:“我以为你画出了一种别人画不出的东西,一种气息,一种乡土气息,这是极可贵的。当然一个本地人画乡土,也未必画得出乡土味,我想这是属于技巧之外的因素,学不来的。 ” 《打草排》中描绘的僾尼女孩顶着“萌味”十足的圆帽; 《牵牛的女孩》中可人的孩子与背景中浓烈的红; 《堂·吉诃德与桑科》中瘦削的“斗士”骑在同样瘦弱的马上,前方是简单几笔勾画出的风车……不拘于油画,姚钟华的众多水墨、水粉乃至漫画作品,都能让观众感受到那种特别的“土味儿” ——快意、爽朗甚至带有童话色彩。

身为姚钟华在美院附中时的同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军如此总结:“云南‘养眼’ ——养一个人对色彩的感觉。还在附中的时候,每次假期结束,他带回来的那些作品都让我们羡慕不已——那种生猛,经常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被什么捆绑住了,脱不开。如今再看他的画,也让我反思现在的美术教育,画是画出来的,不是靠着照片模仿出来的。他创作的人像作品中,额头、眉弓上那一抹冷冷的高光,只属于绘画,照相是代替不了的。 ”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土味 童话色彩 姚钟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