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学会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争议解决

——访中国首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

2016年11月22日 09:55 | 作者:杨科杰 李曾骙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中国首位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10月底刚刚结束她近9年的大法官任期。72岁的她依然精力旺盛,从日内瓦卸任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担任教授,短短10天已经出了两个差,在3个地方做了公开演讲,按她自己的话说:“回国后箱子都没有打开。”

张月姣 资料图片

张月姣 资料图片

2008年,当张月姣正式就任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时,中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8.39%;而到2015年,这一比重已翻了一倍多。中国对外贸易飞跃的9年,也正是张月姣担任大法官的9年。回首这9年,张月姣说,中国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世贸组织上诉机构。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也被称为世界贸易的“最高法院”,世贸成员间发生贸易争端并提请世贸组织立案解决时,上诉机构的7名大法官的报告就是“终审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

张月姣对记者说:“能够在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做法官,自己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能当选,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重要作用,意味着中国人得到承认,也意味着自己的法律水平得到国际承认。”9年来,作为世贸组织上诉机构7位大法官中唯一的中国人,张月姣担任了10起案件的首席法官和20起案件的庭审法官,并就40多起案件提出意见。张月姣还被全体法官推选为上诉机构主席。

每一起案件都涉及世贸组织涵盖协议、多国法律法规以及政府、企业等各方利益,头绪繁多。9年来,张月姣几乎所有周末都在日内瓦的办公室工作,上任时已经63岁的她经常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开始工作。当没有案件时,关注判例,了解新的法律法规,早已成为了张月姣的习惯。这也为她赢得了视野广阔、判断准确的赞誉。

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张月姣说:“人总要有一些使命感。”当她发表离任演讲后,来自世贸组织146个成员方的代表、世贸组织高官全部起立,为她长时间地鼓掌致敬。

担任大法官,审理案件要体现正义和公平。世贸组织设置上诉机构的一个宗旨,就是维护各国政府贸易措施与世贸组织的一致性,保证多边贸易体制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张月姣对记者说:“中国在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以及执行世贸规则两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美国等三方认为,中国对外国进口汽车配件的税收政策有歧视嫌疑,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最终经世贸组织争议解决机制的审理,中国相关政策确实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存在歧视,到2009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废止《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这是中国针对世贸组织贸易规则快速做出的一次调整。

而在执行规则的同时,中国利用规则维护自身利益的经验也越来越成熟。张月姣介绍道,比如紧固件的案子,就是欧盟针对中国紧固件发起的反倾销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经过中国长达7年的抗辩和上诉,欧盟已经于2016年2月28日正式取消对原产于中国的钢铁紧固件的反倾销措施。从2008年到2014年,这项违反世贸规则的反倾销措施使得中国紧固件对欧盟出口金额锐减。中国诉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案,是中国入世以来针对其他成员执行世贸争端裁决措施第一次提起的执行之诉,获得执行专家组和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支持。

张月姣说,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争议解决,一方面是维护中国自身权益;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的经贸法规更接轨世界。

回到北京的张月姣教授将继续在清华大学、汕头大学做国际经济法的研究工作。工作50多年来,她曾参与起草中国最早的涉外经贸法律,参与长达10年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以及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国与外国的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等。她也在几大洲的国际金融机构做过高官,积累了大量对外贸易与投资立法、与外国谈判以及在国际机构中工作的经验,她准备把这些经验以回忆录的形式留下来。

同时,她也认为,在如此复杂的规则斗争中,如果缺乏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了解各国法律的人才,那么中国就只能望“法”兴叹。“随着我们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央,对具备国际化综合能力的人才越来越需要,他们要了解中外国情,外语好,法律、国际贸易、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知识扎实,法律分析能力强,敏锐,多语言法律文书能力强等等。”

张月姣说,现在国际组织中对中国人的机会也更多了,中国的高级法律人才得到了更多的承认和支持、认可。她期盼着,在国际法律舞台上,有更多中国人。(记者 杨科杰 李曾骙)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月姣 中国首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 世贸组织争议解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