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共享单车风生水起 分时租赁现“高成本难盈利”困局

2016年11月30日 14:17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大出行”成热门话题

经过五年发展,网约车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清晰可见的盈利模式。相比之下,共享单车仍面临管理复杂、盈利难、“太难骑”等挑战。为减少维护成本,共享单车多采用实心胎和高刚性材料,骑行颠簸、骑行舒适度远低于预期。

在如何盈利上,摩拜、OFO都表示,仅靠自行车本身,难度巨大。共享单车的机会在于积累大量用户和流量,与政府合作,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大出行”的一部分,再打通后盈利模式。所谓“大出行”,即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城市交通,提高马路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兼顾低碳环保。广州车展上,智慧车载互联成为标配,与概念车一起出现在展台中央。其中,较为新鲜热辣的有斯巴鲁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沃尔沃Pilot Assist II驾驶辅助系统、本田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Honda 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以及传祺智慧3.0。

目前,车企还没有想好如何与共享单车对接,仍处于观望状态。共享单车本身也没有切入到汽车领域的计划。虽然同为“大出行”的一部分,但双方仍没有找到合作的切入点。不过,车企早已试水分时租赁,希望5年内能大面积普及。对于共享单车而言,汽车分时租赁是很大一个威胁,反过来,共享单车的高效便捷是汽车分时租赁所不具备的。

高成本 盈利难

目前共享单车风生水起,衬托着分时租赁的落寞。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车企、社会资本以及创业公司都在加码分时租赁市场。上汽集团成立e享天开分时租赁公司,北汽去年10月就与富士康组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公司——北京恒誉,力帆集团推出盼达用车分时租赁项目。包括微租车、一度用车、苏打科技等创业公司也先后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奇瑞也与首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汽车共享,打造分时租赁。

繁华过后,一地鸡毛。最近半年,汽车分时租赁又开始销声匿迹,订单量、用户数和用户认可远不如预期,企业和集团之间独立作战,行业前景愈发显得模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许多公司打着分时租赁的旗号,其实只是在做概念。分时租赁要获得市场认可,需要做到随借随还,数量多,网络密集,足够便利,但在大城市停车位如此紧张的背景下,综合成本等各方考虑,实现起来难度巨大。

以一般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后的平均价为9万元算,如果要在3年收回成本,每月单车成本在2800元左右,加上充电费、停车费,按一天3次的出租频率,一小时得60元才能保持盈亏平衡,但是这个价格消费者不能接受。相同问题也出现在共享单车上,摩拜单车成本高达3000元,在不改变收费规则的情况下,也至少需要33个月才能盈利。改变收费标准又会流失用户。好消息在于,由于有“网红”身份傍身,共享单车并不缺钱。但高昂的成本和低廉的价格永远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管是汽车分时租赁,还是对共享单车,单靠租赁都难以实现盈利。专家认为,应着眼于模式和业务的创新,比如通过车身广告、大数据变现获得收益,通过与酒店、物业公司合作等寻求新的利润点等。在行业尚未培育的阶段,在景区、大学、企事业单位的场景化应用有助于加速落地和推广。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 单车 共享 汽车 租赁 网约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