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中山市卫计局:明年新生儿或为今年5倍

2016年12月07日 14:53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针对市政协委员李道帆等在2016年两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医院儿科、产科人力资源及服务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实施的建议》,中山市卫计局近日作出了答复。

该答复指出,根据该局前期摸底调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今年预计新增出生0.35万—0.5万人,2017年到2018年将出现生育高峰,每年新增出生约2.6万—3.2万人,是今年的5到6倍;生育高峰退去后进入稳定阶段,每年约新增出生0.9万—1万人。而结合近4年全市助产机构分娩情况,优质妇产资源配置与群众就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在未来将会加剧。

A 建议

增加对儿科、产科政策倾斜

李道帆等市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儿科、产科接诊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新的挑战。一方面,新的生育高峰出现,就诊人群基数增大;另一方面,一些女性处于高龄孕妇产妇状态及出生缺陷的高发状态。因此人手本来就紧缺的儿科、产科医生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供需不平衡会继续加剧,医患配比严重不足,儿科、产科的“医生荒”将会成为社会问题。

虽然中山尚未出现北上广等城市三甲医院被迫实施儿科限诊等问题,但也面临着儿科、产科人手缺口大、医疗资源面临挑战等严峻形势。

提案认为,为响应已到来的“全面二孩”政策,政府应对儿科、产科制定倾斜政策,增加专项财政支出,将政策影响综合纳入到医院人才引进、儿科、产科床位等规划中,加大对儿科、产科及相应专科医院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儿科、产科的专科基本建设、工作经费、人才招聘培养补助等保障性资金投入。

同时,相关部门要考虑增加医疗资源配置,相应配套措施加强,尤其是人力资源、医生数量等,为增强服务能力打好基础。在加快儿科和产科医师人才培养方面,也可给予适当政策支持,如增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保障人才输入;鼓励儿科和产科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储备专业人才。为改善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待遇,稳定这支队伍,医院在薪酬分配等方面也应加大倾斜补贴力度。

此外,在全市范围内应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提高二级医院儿科、产科应诊水平,开放办医,统筹合理发展民营专科医院。在遵循诊疗规范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市民需求。

B 答复

2018年底博爱医院妇产科大楼将投用

市卫计局在答复中表示,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前瞻性,已将提案中心思想吸收到卫生强市建设工作部署中。根据中山新增出生人口预期与助产机构服务能力现状,该局正着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下一步将委托第三方对中山妇幼服务能力进行摸底评估,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财政投入力度方面,2016年市财政已安排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经费500万元。同时,全市共投入1.7亿元用于博爱医院妇产科大楼建设,该项目已纳入“十三五”规划,预计在2018年底投入使用。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利用全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优化整合的契机,市卫计局正加强儿科、产科等方面的人才储备,如将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编工作人员整体过渡到市博爱医院,承担中山妇幼保健、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等职责,充实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全市6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儿科专业基地和妇产科专业基地各有4个;201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以来,儿科共招收21人,妇产科共招收23人。为加快市妇幼健康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强化妇幼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山每年也会选取1—2个重点疾病进行专业竞赛,以提高全市儿科、产科医护人员业务能力。

在推进分级诊疗方面,市卫计局计划通过强化镇区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缓解市属医院就医压力;继续试点在民营医院开放产科,放宽民营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充分调动民营医疗机构的空置资源,合理引导社会办医投入到医疗服务稀缺的领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家民营医院可承担产科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立医院的压力。

目前,中山已纳入被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中山市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也于近期出台,未来将鼓励和引导各医院按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向重点科室倾斜,改善儿科和产科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下一步,市卫计局计划通过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平台和良好工作环境;推进公立医院员额备案制改革,对员额制和事业编制的医务人员实施同工同酬政策,同时解决医院人员编制不足的难题。中山还将进一步开展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合理分流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人群。

■声音

市博爱医院:

增设诊室、医师支援一线

“全院产科核定床位共计160张,但是普通病区内,加床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中山市博爱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初开始,到博爱医院产科生产的产妇人数较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增加。院方预测,今年只是该院迎接“全面二孩”的预热,而明后两年才将是真正的生育高峰年。

针对“全面两孩”政策形成的生育高峰,市博爱医院已经在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等方面作出调整,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去年11月份,市博爱院产科增设3个门诊诊室,新增9名副主任医师支援门诊;增设门诊诊室,提供高龄孕妇的咨询与相关疾病的筛查;对孕妇学校课程作出相应更新,加大孕期保健监测及孕期营养等注意事项的宣传与健康教育。此外,该院正筹划对产科VIP病房进行改建与装修,尽可能从环境上满足社会需求。

“一孩”准妈妈:

希望医疗资源信息更透明

明年5月,小希将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宝宝,初次怀孕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很多,也曾有过各种担忧。“今年有朋友生宝宝,是剖腹产,但没留够观察期就出院了。我想医院床位还是挺紧张的。”她说,“我们单位也有不少同事明年要生,但二胎妈妈比一胎的多,她们年龄大点,比较有经验,但可能也担心得多一些。”

对于妇幼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小希也非常关注,但她相信政府管理部门、医院对将出现的生育高峰会有预判,并推出应对措施。“如果医疗资源的信息或者这些应对措施能够公开,我们心里也有底,就不至于太过担心吧。”她说。

“二孩”准妈妈:

更担忧教育资源不足

阿珊的女儿今年已经上幼儿园了,第二个孩子很快将出生,她对妇幼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并不是很担心:“到时再看吧,生是肯定可以生的,但可能生产、住院的条件会降低一些,留医的时间更短。”

现在每月一次的产检,阿珊不仅要提前预约,而且要在预约号一放出来的凌晨零时就拿着手机“抢号”。“以前预约没有这么难,现在去医院妇产科,也看到走廊里站满了人。”她说,“不过服务质量我感觉和以前还是差不多的。”

比起医疗资源,她更担忧的是教育资源的不足,虽然今年新增了许多幼儿园,但她认为小学、中学的学位资源也要跟着增加,才能解决“全面二孩”后对教育的需求。(记者 孙嘉琳 何伟楠)


编辑:赵彦

关键词:新生儿 全面二孩 儿科 产科 生育高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