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利比亚:“伊斯兰国”溃败 恐怖土壤仍存

2016年12月09日 18:35 | 作者:苏小坡 张轩瑞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突尼斯12月9日电(记者苏小坡 张轩瑞)联合国安理会7日发表媒体声明,欢迎利比亚在打击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恐怖组织方面取得进展,敦促利比亚各方克服分歧,团结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此前,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宣布,利政府军肃清了盘踞在该国港口城市苏尔特的“伊斯兰国”残余武装,完全控制了整座城市。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伊斯兰国”在利比亚境内已不再拥有实际控制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极端组织在利比亚已彻底失败。如果利比亚各政治派别不能弥合分歧,达成和解,那么“伊斯兰国”仍有可能卷土重来,利比亚真正实现和平与稳定也将遥遥无期。

收复苏尔特

今年5月以来,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组建卫队,对“伊斯兰国”占据的苏尔特发起攻势。本月5日,随着“伊斯兰国”在苏尔特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攻克,利政府军取得了最终胜利。

分析人士指出,“伊斯兰国”之所以难以在利比亚扎根,一方面是因为利政府军加大了对它的力度打击,另一方面是因为其难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

首先,“伊斯兰国”在利比亚的力量实际上并没有此前所描述的那么强大。美军非洲司令部司令罗德里格斯4月对媒体表示,“伊斯兰国”在利比亚的武装人员有4000至6000人,但一些利比亚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数字有所“夸大”,“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的实际人数估计在2000至3000人,且力量较为分散。因此,在政府军的持续围剿下,“伊斯兰国”最终溃败。

其次,“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既未能控制石油资源,也没能占领规模较大的城市,从而掌握银行金库,其收入主要来自对所占领地区民众的“征税”以及敲诈勒索。随着政府军的围剿不断推进,“伊斯兰国”控制区的面积越来越小,而当地居民也不堪重负,纷纷外逃,使得该极端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

和平遥遥无期

利政府军及部分民众6日在苏尔特街头欢呼庆祝胜利,部分西方国家政要也称“这是大好消息”。那么,收复苏尔特是否意味着利比亚就能顺利恢复安全稳定?分析人士认为不能匆忙下定论。

判断收复苏尔特的战略意义,关键要看“伊斯兰国”对利比亚整体安全的威胁程度。事实证明,利比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分支并不是今天利比亚深陷内战泥潭的主因,它只是利用各派武装的混战趁乱扩张地盘、捞取利益的搅局者。

尽管目前“伊斯兰国”在利比亚已经没有了实际控制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利比亚民众很快就会迎来和平稳定的生活。

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陷入无休止的内战,不同政治和武装派别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伊斯兰国”的渗透,使得利比亚国土上一度出现了“四个政府”并存的局面:位于东部城市图卜鲁格、由国民代表大会支持的“东部政府”,位于首都的黎波里、由宗教势力支持的“救国政府”,在联合国主导下成立的民族团结政府,位于德尔纳、由“伊斯兰国”组建的“政府”。

其中,国际社会承认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有名无实,缺乏施政基础和民意支持,举步维艰。国民代表大会迟迟不通过对民族团结政府的授权,而“救国政府”也拒不交权,甚至公开对抗,使民族团结政府根本无法有效施政。

分析人士指出,代表世俗势力的“东部政府”和代表宗教势力的“救国政府”之间存在长期积累的深刻矛盾和利益冲突。

政治派别的争斗和对抗背后是民兵武装的绑架和利益争夺。在推翻卡扎菲政权中形成的民兵武装总计有200多个,人数超过30万。他们自称“革命守护者”,事实上是代表不同部族、教派、阶层和地域利益的军阀集团,经常相互火并,争夺地盘。而在“东部政府”和“救国政府”背后就是军事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成员人数最多的两大武装集团。

分析人士认为,收复苏尔特是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的一个阶段性胜利,但要恢复利比亚的安全稳定,彻底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关键还是需要东西部政治势力及其背后的民兵武装之间达成妥协,承认民族团结政府的合法性,收缴民兵武装,组建军队和警察部队。但从目前来看,要做到这些存在很大的困难。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利比亚 伊斯兰国 溃败 恐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