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尘肺孤儿“出名”后的日子:政府将低保涨至900元

2016年12月19日 09:52 | 作者:郑林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尘肺病之乡

东川中心小学200多名学生,将近一半都来自尘肺病家庭,大多是父亲患有尘肺病

在湖北口乡,尘肺病已不仅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更是绝大多数村民的“心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5年湖北口乡政府估算,这个乡疑似尘肺病的人数已经达到1000人左右。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湖北口乡政府了解到,目前登记在册确诊的尘肺病患者有500多人。工作人员介绍说,尘肺病在当地属于大病救助的范围,只要是属于贫困户,在医保报销方面是不低于百分之七十。

在湖北口乡,随便问一句尘肺病,村民大多会回答,这里的尘肺病人很多。这是一个被尘肺病笼罩的地区。

“我们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到金矿谋生”,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有的小孩念不起书,初中没读完就被大人带出去到山上混,现在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很多都是肺病。

“尘肺病多得很,也没得好药吃,只有保养。”孤儿兄弟的继父——陈荣明也是一名尘肺病人,他今年41岁,十五六岁就去河南三门峡的金矿打工。他的弟弟也是尘肺病患者,目前已经晚期,需要制氧机才能生活,连步行十多米的距离都很困难。

高工资、来钱快,成为像陈荣明这样的“淘金客”趋之若鹜的动力。“都是老乡带着老乡,当时我们本地做活,一天最多10元钱,那边都是五六十元钱。”

“我们打工的时候不知道有这个病啊,最后慢慢才检查出来”。陈荣明介绍说,东川村这里也没啥企业工厂,光靠种地难以养家糊口。

在东川村里,尘肺病人有的三十来岁、二十七八就不行了。一些从矿上回来的村民选择了逃避。一位村民说,他没有去医院检查,“检测出来没有还好,真要得了怎么办,我的两个孩子怎么办?”

陈广新就读的湖北口回族乡东川中心小学,覆盖周围5个村庄。该校老师介绍说,全校一至六年级的200多名学生,将近一半都来自尘肺病家庭,大多是父亲患有尘肺病。

一名数学老师告诉记者,他的五年级班上有一名学生,父亲患有尘肺病几年前去世了,随后母亲改嫁了,这名学生只能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三间土坯房

对于34岁去世的父亲,张荣海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从井下上来的父亲总是满脸泥浆,鼻孔里都能挤出小石子来

父亲因尘肺病去世,张荣海和弟弟成了孤儿。

张荣海还记得,三岁那年,父亲带着他们母子来到河南灵宝金矿打工,身强力壮的父亲每天在井下打钻,母亲给矿工做饭,晚上全家人挤在工棚里。

张荣海说:“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从井下上来的父亲满脸是泥浆,鼻孔里都能挤出小石子来。”由于老家没什么亲人,过年都在矿上,父亲说这样可以多挣些钱。几年后,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咳嗽,最后发展到连走路都困难。

2011年正月,张荣海34岁的父亲去世了。

父亲留给兄弟俩的,只有位于村子最北头半山坡上的三间土坯瓦房。从一条隐秘的岔路口向上走去,两旁是菜园和庄稼地,道路很窄,有的地方用碎石铺垫,任何车辆都无法进入。分叉的小径很容易迷路。不要说陌生人,来过这里两次的学校老师也走岔了,不得已只能询问村民。

老屋已经有30多年了,是张荣海爷爷留下来的,一间是堂屋,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厨房。周边零星还住着一些人家,还有一些老房子已倒塌。

两兄弟搬走后,老屋大门紧闭,门上的对联也已泛白。两旁的窗户没有玻璃,绿色的纱窗破损后留下了一个个大窟窿。通过破损的窗户,可以看见炉灶上放着的锅碗瓢盆。

三个孩子的生活让同样身患尘肺病的继父陈荣明觉得压力很大。“孩子都是自家的,你不管也不行啊”。陈荣明现在已做不了重活,只能靠做点小活补贴家用,加上收获的粮食、土豆,家里每年收入大约2万元。如果身体不好,一年看病就需要花费五六千元。这一年,陈荣明老咳血,冬天要穿很多衣服,一脱衣服就感冒。

在山脚下,却是另一番景象。东川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运输水泥沙石的卡车进出工地,靠近道路两侧,多栋上下两层的小楼已经建成入住,统一刷上了雪白的墙灰。

夜晚,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照亮了街道。不过,这些并不属于张荣海和陈广新兄弟。路灯灯光照射不到他们破旧的老屋。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张荣 荣海 尘肺 肺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