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台湾孔庙:源流一脉中华情

2016年12月28日 16:12 | 作者:赵博 付敏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台北12月27日电 题:台湾孔庙:源流一脉中华情

新华社记者 赵博 付敏

台湾不大,孔庙却不少。有文史机构统计,全台现存名气较大的孔庙超过25座,遍布台湾14个县市。这些孔庙大多参酌曲阜孔庙规制,又融入闽南建筑风格。它们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源流脉络,铭刻下海峡两岸同文同种的历史事实和慎终追远的共同情怀。

图3

寻访台湾孔庙,当从“全台首学”开始。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并着力经营,大量移民赴台拓垦,儒学随之入岛。1666年,经咨议参军陈永华倡议,台湾首座孔庙在台南建成。350年后,这里仍是一派庄严景象。红墙斑驳、古树苍郁,引人思古幽情。

台南孔庙的入口设在东大成坊,上悬“全台首学”金字横匾。坊外立有清乾隆年间下马碑,以满汉文并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字样。东望可见一座四柱三间、重檐双脊仿木构石坊,这也是全台唯一的泮宫石坊。

连通东西大成坊的步道以南有一半圆形泮池,池北原设棂星门,现已不存。寓意“守礼遵义”的礼门、义路分列步道以北,围墙亦不存,仅留硬山式燕尾屋顶和红底黑框小花格窗勾勒当年风貌。

再往北走,便是大成门。硬山顶、三川脊,每组门扇设108根门钉,象征星宿庇佑。大成门不绘门神不书楹联,以示对孔子的敬重,两侧有名宦祠、乡贤祠、节孝祠、孝子祠,门后便是肃穆的宗庙。

气势磅礴的重檐歇山顶上,殿脊中央立九层宝塔,侧有双龙护卫,脊尾各一座孔庙特有的藏经筒。殿内供奉孔子神龛、四配十二哲,悬有自康熙至光绪历代清帝御赐匾额以及多位台湾地区领导人表达尊孔重教而书写的牌匾。奉祀孔子杰出弟子和先儒先贤的东西庑,以及礼器库、乐器库、崇圣祠环伺大成殿。

宗庙的东北角坐落着以成书院。台南孔庙文化基金会执行长潘元正介绍说,这个创立于清道光年间的孔庙乐局如今仍活跃在春秋祭典的舞台上,他们所传承的“雅乐十三音”堪称“古乐活化石”。而台南孔庙也是全台唯一采用清制释奠礼乐的孔庙,近年来与山东、福建等地多有交流。

宗庙东侧另辟一厢院落,是为“太学”。走过“入德之门”,由歇山顶四柱抱轩与硬山顶隔扇门三开间组成的明伦堂映入眼帘。在这间台湾首座高等学府的教室里,摆放着仿赵孟頫字迹的手书《大学》屏风,墙上写有仿朱熹字迹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明伦堂东北侧是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的文昌阁,因被当地民众认为灵验迄今仍在学子和家长们心中享有崇高地位。

台南孔庙是台湾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太学”以下,府设府学,州设州学,为中等教育;乡设乡学,为初等教育。“凡民八岁入学,课以经史文章。”由此,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开始建立。宝岛文风初开,并逐渐绽放光彩。

在儒家文化熏陶下,台湾士子修身养性、专心治学,先后涌现33位科举进士。其中,第一位进士即陈永华之子陈梦球,传为佳话的父子进士施琼芳、施士洁,因“公车上书”留名青史的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等,均来自台南。

如果说台南孔庙标记着华夏文脉的传承弘扬,那么台北孔庙则诠释了中华文化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1879年,台北正式开府。5年后,依照《大清会典》修建的官立孔庙落成。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期间,台北孔庙每年举行盛大祭典。乙未割台后,孔庙遭逢日军摧残,庙器尽毁。1907年,殖民者以“市区改正”为由,将孔庙连同武庙、大天后宫等清朝遗留建筑悉数拆除。

日本殖民台湾期间,礼崩乐坏。台北士绅痛心疾首,于1925年发起倡议,邀请200多位官绅商贾集资兴建民间孔庙。新孔庙选址素有“五户一秀、十户一举”美誉的大龙峒,还请来主持修建了台北艋舺龙山寺、新竹城隍庙的泉州名匠王益顺担纲设计,营建风格端庄华丽。

从棂星门前活灵活现的四爪蟠龙白石柱到仪门两侧缤纷精巧的“祈求吉庆”交趾陶烧,从大成殿飞檐上防火镇灾的鸱吻“剪贴”、卷草“泥塑”到殿前锋芒毕露的御路云龙石雕,处处可见当年的匠心独运。

彼时岛内有志重振儒学者寥寥,筹款不顺,工期历经反复。直到1939年全部落成,这间孔庙也只建造了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仪门、大成殿与崇圣祠。孔庙一般都有的明伦堂、魁星阁等,均因经费不足未能修建。

尽管如此,1931年,尚未全部完工的台北孔庙举行了在台湾已中断30多年的祭孔大典。雅乐佾舞,古朴庄严,台人反抗外侮、捍卫中华文化之决心表露无遗。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祭孔传统得到延续。每年9月28日即孔子诞辰日,各处孔庙都会举行祭典,缅怀这位受中华民族世代尊崇的“至圣先师”。

台北孔庙以保存最完整的“三献古礼”而著称。这里的祭孔典礼共有37道仪程,包括启扉、瘗毛血、迎神、进馔、上香、行献礼、恭读祝文、全体鞠躬、饮福受胙、撤馔、送神、焚烧祝文丝帛、阖扉、撤班等。祭祀人员身着依明朝定制的各色服装行礼如仪,沉稳庄重又不失古代仪典的美感。

对台北市民来说,观释奠礼、求“智慧糕”几乎已成为生活中一项固定的年度盛事。更有越来越多学童得到担任祭典礼生、乐生、佾生的机会,身体力行地感受着敦厚守礼、仁爱恭敬的儒家思想精髓。

“活化”是台北孔庙的另一大特色。上世纪50年代增建的明伦堂如今是4D剧院,每天轮流播放孔子第79代嫡孙孔垂长主讲的影片和介绍“六艺”内涵的动画片。门口商店里,摆满了藏经筒USB、八音杯垫、“子曰书包”、论语围巾等文创产品。在这片红砖院墙围出的仿如时光凝结的空间里,中华传统文化焕发着勃勃生机,历久而弥新。

在台湾,还有敬立孔子神像的桃园孔庙、兴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彰化孔庙、仿故宫太和殿规制的高雄孔庙……2006年9月28日,两岸多处孔庙同时举行盛大祭孔仪式,500多位台湾参祭人员专程赶到山东曲阜,还带去了从日月潭采集的新鲜泥土。此后,两岸联合祭孔活动数次举行,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化盛事。

2009年,孔子家谱完成第5次大修,台湾孔子后裔1096人入牒。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寻祖归宗。两年后,孔垂长发起成立“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他说,希望搭建合作平台,两岸携手把中华传统文化强有力地推广到世界各地。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孔庙 台湾 台北 中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