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农村残疾人脱贫:重视社会关爱 增强造血能力

2017年01月09日 15:33 | 作者:聂建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多亏了镇残联把我送去市里参加培训,让我学会了烹饪技术,要不哪能有这么高的工资。”近日,家住江西省丰城市剑南街道淇湖村右腿残疾的李小青举着刚从农家乐打工领到的3000多元工资高兴地说。

从无业到就业,从就业到乐业,如今,丰城市200多名像李小青一样的农村残疾人在政府帮扶下,走上了脱贫道路。2016年以来,丰城市对全市3200多名建档的残疾人进行全方位脱贫帮扶,包括由200多个市直单位包村挂点扶贫、爱心企业扶贫、党员扶贫、领导干部帮扶、志愿者帮扶等等。同时,选送了110名贫困残疾人参加电商和云客户服务培训;组织316名残疾人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和青壮年文盲扫盲培训;引进企业创办服装加工基地,集中安置残疾人30人;裕丰金属公司、瑞泰金属公司等企业安置了86名残疾人集中就业。

农村残疾人之“困”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生活更加困难,面临的社会问题更多。多年来,农村残疾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就业难。一是由于身体残疾,其就业选择受到限制。例如,盲人就业一直较为困难,主要从事中医按摩、钢琴调律等。二是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致使残疾人就业难度加大。相当数量用人单位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往往受到社会的隐形歧视,人们认为残疾人身体不好、干不了活,或者以其他种种理由拒绝其就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这个公民和劳动者自然也包括残疾人。

农村残疾人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负担重。由于长期服药、接受护理、康复训练、使用辅助器具等需求,残疾人支出负担远高于普通人群。加上社会保障水平低、生产增收困难等因素与支出负担形成贫困叠加,农村残疾人的脱贫难度比一般贫困人口更大,返贫率更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仍有近1000万低于国家贫困标准的残疾人,而近60%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在集中连片特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外,他们很难从相关扶贫政策中直接获益。

农村残疾人脱贫需“输血”更要“造血”

没有农村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解决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脱贫问题需要国家、社会积极帮扶救助。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让农村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应有保障。适当增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同时,要切实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战略,核准残疾人贫困户数量,逐户确定结对帮扶人,制定和落实精准扶贫措施。既要扶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的贫困残疾人与贫困人口共同脱贫,更要扶持片区之外的贫困残疾人跟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为农村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首先,加强政府引导,打造“造血工程”。就业是民生之本,独立的经济来源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对于残疾人群体来说,这同样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支点。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优先推进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对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企业进行扶持或政策优惠,调动企业支持参加人就业的积极性。其次,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质量,提升其就业能力。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举办电器维修、网络服务、服装裁剪、心理疏导等培训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就业打好基础。

重视农村残疾人康复、教育。康复是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应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这是生命的重建。早一天得到康复,生命就会多一分希望。很多失能、失智残疾人在医疗照护服务下是可以得到良好康复的,有的甚至可以回归原来的社会角色。因此,应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转变对残疾人康复照护的意识和观念。要积极帮扶残疾人,帮助残疾人重获尊重和关爱,促进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要重视农村残疾人的接受教育工作。尤其是要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在无障碍环境、辅助器具等方面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残疾孩子入学率,重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实际教育效果。重视学前康复教育,要把学前教育和抢救性康复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聋儿的听觉语言训练、肢体残疾儿童的矫治,一旦错过最佳康复期就会影响一生。

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残疾人的氛围。加大宣传倡导,多树立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典型,展示残疾人良好形象,尤其是残联、民政、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应对农村残疾人定期开展慰问宣传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帮扶残疾人的浓厚氛围。(聂建斌系江西省丰城市政协委员)

编辑:梁霄

关键词:残疾人 农村 扶贫 康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