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政声政情

今年基本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2017年01月10日 08:56 | 作者:吕诺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规划将对保障人民健康、满足健康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产生怎样的影响?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

6d

六大成效带动健康水平“一升两降”

问:医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目前,这项改革的推进给百姓带来了哪些实惠?

答:2009年启动深化医改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织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改革前2008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2016年的420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二是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个关键环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已全面推开。

三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四是逐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的衔接,构建药品生产流通新秩序,大力推进药品价格改革。

五是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从2009年15元提高到2016年45元。

六是不断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在深化医改中着力用法治思维建立政府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通过不懈努力,群众负担实现“一优两降”,即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全国公立医院药占比已从2010年的46.33%降至40%左右,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增幅由2010年的18.97%降至10%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到30%以下,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一升两降”,即人均期望寿命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31.9/10万降为20.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8‰降为8.1‰,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将再提高1岁

问:到“十三五”末,医改将为人民群众送上怎样的“健康大礼包”?

答:到2020年,我国将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基本 药品 制度 医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