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大学能否培养出“农场主”:看安徽农业大学的试验

2017年01月13日 11:27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他们头脑灵活,不墨守成规,没有老传统老规矩的束缚。”朝夕相处一年多,罗干的“顶头上司”、荃银高科控股子公司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道田笑言危机感很强,“凭这些年轻人的本事,随时可以把我们几个的位子撬掉。如果说第一年种粮大户还有经验优势,经过一年的磨练,他们能把种粮大户甩下一大截。”

这几天,罗干给自己做了两个“小规划”。一是读个在职研究生,给自己“充充电”;二是从今年秋天开始,在基地承包500亩土地,前期先搞良种繁育合作,后期主打订单农业。

与铁了心做农场主的罗干不同,胖乎乎的杨建选择做现代农场主的服务商。在试验班两年,杨建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挤不出一滴水的海绵,忽然被放到满满的一盆水中,不停地吸收水分。在试验班讲授发达国家农业文化的课堂上,杨建的“三观”被彻底颠覆。

“过去一直觉得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还可以,实际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毕业后,杨建和罗干一起进入基地孵化。“小时候跟父母去割稻子,最庆幸的事是不小心把手指割破,因为那样就不用再干活。而现在我心甘情愿做农业。”

在基地孵化了一年多,杨建有点“蠢蠢欲动”。几个月前,他悄悄回了一趟安徽桐城老家。见了几个人,摸了摸种子市场,自觉信心满满。一回来,杨建便向张道田请缨:“我想通过农村淘宝,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卖种子和农产品。不要工资、不要补贴,给我个机会去桐城试试,看能不能闯出一片天地。”

没承想,张道田坚决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桐城市场太小,而且电商在农村的发展还不够理想。不过,张道田也没把杨建的想法“一棒子打死”。他先派杨建到市场需求较大的阜阳、淮南熟悉市场,等时机到了,又把定远的市场交给他来做。

已经毕业的两届试验班61名学生,累计有28人实施创业孵化。他们散落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脚步从安徽走向全国,甚至走向遥远的非洲。

“这些学生有想法,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实践经验,了解农村实际。不是为了混日子、混文凭,更不会小麦韭菜分不清。”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承祥说,试验班的影响力远远超出预期,“过去农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人员,目标是就业;现在培养的是经营、管理现代农业的高级‘白领’,目标是当现代农场主。”

“两个女孩子干吗做这么苦的活?可我们不觉得辛苦啊”

编辑:梁霄

关键词:大学 培养 农场主 安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