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如何看正在消失的“好工作”

2017年01月17日 15:25 | 作者:扶 青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正越来越耐人寻味,比如这个概念:好工作。最近几年,这个字眼几乎从人们嘴里消失了;或者说,它越来越没有固定的含义。与之呼应的,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几乎所有人都要直面它:还有没有“好工作”?去哪里找“好工作”?

726a87639644d29e3d2c756d511be6b1

上世纪的“好工作”很明确,“铁饭碗”就是很形象的指称。只要成为体制内人员,就意味着无忧无虑,上到公务人员下到国企工人,都是好工作。改革开放后,好工作就变得形形色色了,开出租车是一份好工作,“猪肉佬”更是一份好工作。而伴着“下海潮”“下岗潮”,好工作更为明显地与财富挂钩起来,在各行各业,只要你有能力、又肯干,你就可以挣到钱,这份工作的价值就会被认可。 

进入新世纪,“好工作”开始频繁在体制内外切换。随着改革力度加强,不少事业单位转企业,编制名额转为合同用工,“铁饭碗”越来越少;与此相对,市场的活力吸引更多公务员主动“下海”,去大江大浪里显身手。“好工作”在地位、身份上的意义开始消解,“逐利”的商人不再只有财富,而且还更加有地位。教师、医生的工作是好工作,民营企业家也同样。人们重新认识到,一份好工作的荣誉、财富,不再单纯依赖于体制的光环,更是自我拼搏、不懈奋斗所争取的结果。 

“好工作”开始体现于国内外人才切换。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好工作”都在国外,国内的工作“没含量”,所以留洋人才逆差极大;但现在,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海归”。2000年,我国有38989人出国留学,回国的只有9121人;但在2015年,这两类人分别达到52.37万和40.91万。在今天,“海归”再也不被称为“毅然回国”,而是出于对更好工作的渴求——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岗位提供给他们,不仅关于更多收入,而且是关乎梦想和价值。 

“好工作”开始在更复杂的环境内切换。出租车司机曾经是好工作,可是它几乎被网约车蚕食掉生存空间;媒体人曾是好工作,然而现在则跌入冬天。一份工作好不好,似乎越来越不明确,越来越被复杂的环境所定义。这一点更为集中体现在互联网上,一家公司风光无限,转眼就可能举步维艰,在你眼里“最好”的工作,倏忽就可能变成挑剩的果子。而随着技术创新,人才流动将变得愈加频繁,很多工作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迭,人工智能则让今天的“好工作”岌岌可危。

这就是人们不再说“好工作”的原因,与其说是没有好工作,不如说是不再有大家公认的好工作,不再有一成不变的好工作。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不断优化效率、取代人力,这一点给了人们足够警醒——最关键一点就是思维的切换。言必称“好工作”,其实是渴望“求稳”,希图有个足够结实而温暖的堡垒;不再提“好工作”,其实是体悟到变化,知道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要更新自我来适应环境。 

回到开始的问题,还有没有“好工作”?没有标准答案。随着时代一往无前,“好工作”将越来越不确定,将更加均匀地分散到各行各业里。未来,最好的工作将是适合自己的工作。那么,去哪里找“好工作”?这要听从于内心的召唤,在金钱、地位和个人价值等维度上作度量。而找准你认为的“好工作”,在岗位上做到最好、无可取代,或许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工作 职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