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文化改革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7年01月19日 09:05 | 作者:刘 阳 陈 原 郑海鸥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从家门口的服务,到网络上的便捷,公共文化服务正把阳光照射到每一个群众身边;从图书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的增数量、提质量,到文化企业的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文化产业的繁荣让老百姓在文化消费中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从志愿服务的日渐流行,到诚信体系的日益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让社会氛围愈加健康清朗……近年来,文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收获广泛好评。

2017年1月9日晚,“唱响八桂中国梦,艺术精品到罗城”文化惠民慰问演出给仫佬山乡人民送上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资料图片

2016年10月30日,沧州市新华区利农街社区的居民在晓岚阁城市书吧里阅读度周末。资料图片

质量提档、服务升级,公共文化的大餐日渐丰富多彩

2016年5月,800多人挤满了湖南省长沙实验剧场,兴高采烈地观赏这场农民工“华旭组合”的演唱会。演唱会从场地到舞美、再到工作人员,都由长沙市群艺馆协调。

“4年前,我写下了一首《我想在长沙安个家》,表达外来务工人员渴望融入长沙的感情,现在,我想写一首《我在长沙有个家》,因为我真的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来自湖南怀化的“华旭组合”成员王成勇说,6年前他来到长沙打工,后来在市群艺馆推出的“外来务工人员精神家园”活动比赛中脱颖而出,“此后,群艺馆老师常常给我辅导,还提供各种上台表演的机会,让我获益匪浅。”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权益,各地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工地、城乡结合部等“盲点”和“空白区”,送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代表,工地图书馆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工地书屋不仅提供借阅和多媒体视听服务,还举办小型讲座、在线购买火车票等。2012年,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依托现有服务网络,打造了农民工服务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单位达16家。“在城市里,有一种量身定制的获得感!”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感慨。

之前,“建设热热闹闹、运行冷冷清清”是公共文化服务一直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如何丰富有效供给,让服务内容适销对路?立足群众需求,政府出钱购买专业服务,成为各地探索的重要方面。

光顾咖啡馆、茶楼、花店,甚至在银行等候服务时,就能邂逅一本好书;即使没有读完也不必遗憾,在这里就能直接办一张公共图书馆的借书证,把书带回家……这就是江苏省江阴市图书馆推出的“三味书咖”阅读联盟,通过公私合作模式,由市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源,并负责定期流转、人员培训和工作的统一管理,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参与。

如今,在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组织中茁壮成长的“三味书咖”阅读联盟,打破了根据行政区划确定的图书馆布局“局限”,将图书有效“嵌入”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社会力量的参与极大地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2015年,山东省投入专项资金800万元,专项购买文化惠民演出项目;河南省今年在整合原有资金基础上,设立了1亿元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及扶持创作专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各地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累计投入逾20亿元。

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让老百姓受惠于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多样性和体验感的现代文化服务?这呼唤数字化、智能化发挥力量。

想学习摄影,只需要跟随提示操作,便能逐渐对灯光使用、快门调节等予以了解;跟着数字设备练习舞蹈,能全方位看到自己的舞姿,自我纠正细微的错误……获取这些有趣体验,只需要在浙江省平湖市数字文化馆内动动手指。

“以往我们在组织文化活动时,参与度较高的通常是老人和小孩,中青年群体的断层现象特别严重,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文化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似乎都不具吸引力。”平湖市文化馆馆长潘伊欣喜地看到,从数字文化体验馆落成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走进文化馆,“在交流中他们还告诉我,正是这些互动体验启发了他们对某项文化艺术的兴趣。”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文化改革 群众获得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