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浦东新区:新兴产业区

2017年01月19日 16:31 | 作者:陈佳 | 来源:上海大学
分享到: 

浦东新区作为中国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经历20多年的经济腾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强区的地位,无疑催促着浦东新区从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发展。正如新区成为经济强区后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域经济发展起着改革样本、开放先锋的作用一样,浦东新区要成为上海文化发展的一个策源地,文化领域要坚持围绕能力建设开展工作,加大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图3-11)。浦东新区的定位是,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优势、创新优势和枢纽功能、服务功能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1]

QQ图片20170119162952

一、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定位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于2009年6月15日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揭牌,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国资委发起,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这是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由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从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产权、版权等交易的服务平台。作为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该交易所是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重要的是在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构筑起一座桥梁,促成文化产业与各类资本的有效对接。文化产权市场,其实就是一个上接政府、下接市场、中间有专家服务体系的资源集合与配置平台,它能让文化创意产品更便捷有效地寻找到投资人。[2]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的意义在于,用在场交易打通文化产业链,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首次尝试。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传统的产权交易模式为主,也即通过协议转让、招标转让、场内竞价的形式进行文化产权的整体或者是部分产权转让,辅以文化组合产权交易。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我国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规范与稳定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与面临许多的障碍。文化产权交易所最先在上海设立,得益于上海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金融优势和广泛而快速的资源聚集优势。上海作为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中心,在市场上拥有巨量的流动资本,成熟的证券交易经验为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运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上海文交所的成立有利于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相互衔接与互补,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统一和宏观调控与监管。[3]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业务范围是: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各类版权、文化专有权益、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等,以及其他文化产权的交易;为文化产业投资提供咨询、策划等服务。交易所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通过市场推动文化与资本、内资与外资、虚拟文化与实体产业、版权与资产的对接,促进各类文化产权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跨所有制的流动,努力使之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权市场。[4]它的成立为促进创意成果转化和引导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等的市场化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通过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激发人们的创意热情,使更多更好的创意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方式,使创意得到应有的保护,发挥应有的价值。[5]

在上海文交所挂牌交易的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组合产权项目,主要是艺术品组合产权。2.股权项目,各类股份公司、有限公司、电影项目、旅游项目、电视影视项目等文化产业相关项目的股权都可以在此进行交易。3.版权项目,具体又细分为版权、物权和投融资项目。版权项目包括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网络游戏、电视影视剧本、专利技术的版权,物权项目交易以当代书画的物权交易为主。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市场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尤其是文化影视产业、商业演出、文化创意产业等在上海已经较为成熟与市场化。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偏向于向影视产业、商业演出等行业提供交易中介服务,集中交易信息,为需要融资的项目提供信息支持,为有意向的投资者提供合适的项目来源。作为中介服务的文化产权交易所还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促使双方按照交易规则与交易合同进行交易与资金清算。

2010 年是中国文化的金融年。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战略定位的提升、中宣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颁布,鼓励国内文化企业积极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尝试文化产权交易,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指导意见》在文化市场和金融市场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的推动力,使金融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空前提升。该政策的出台,成为助力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有力抓手,正是在该政策的刺激与鼓励之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创办文交所的潮流。“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以及金融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文化领域的资本运作全面提速,上市融资、信贷规模、以及债权发行、信托计划和主题基金数量均创历年新高”。[6]

文化产权交易所是艺术品市场及资本交汇与整合的平台,是中国艺术市场及其资本发育的一次重大创新。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有成体系而又符合市场规范的资本市场。在文化产权交易所框架下完成艺术市场资源商品化、产权化、资产化、资本化这一清晰发展路径,与金融市场深度结合,最终适应和利用我国多层次艺术品资本市场,使艺术产业的发展进入到更为有利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被包括商业银行、投资基金、信托,甚至是大众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所接受,从而达到艺术市场金融化的最终目的。[7]

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提供艺术产权交易的场所,在艺术品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在文化产权交易所平台上引入资产配置理念,通过产权化交易模式推动艺术品资产化运作,相对于艺术品基金、信托的门槛要低,能让大众投资者参与进来,分散股票、房产投资的风险。同时,基于文化产权交易所公信力上的第三方鉴定、评估、托管、保险等环节流程是产品上市必须要达到的前提条件,然而,这也是目前文交所难以解决的难题。投资机构的信誉、背景、规模和运营模式等公开信息,直接影响人们对艺术品资产配置的认同度。文化产权交易所平台是建设与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关键手段,为艺术品基金、信托及艺术权益拆分、艺术金融衍生品等资本化、证券化金融模式深化带来生机与希望。艺术品市场,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退出机制与体系,才能走向做大做强之路。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艺术品资本市场大众化、社会化及规模化的重要实践平台,有利于集合、发掘、调动及示范艺术品市场消费需求的发展。

二、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发展

2011年初,上海“文交所”开始接纳本地国有文化企业进场交易,凭借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较早的优势,沿用已有的“三位一体”监管制度,即会员委托代理制、交易所自律,以及第三方的产权交易监管机构,形成严格的国有文化企业的产权交易制度。2011年底,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五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上海“文交所”作为两家全国试点“文交所”之一,承接中央国有文化企业产权交易的业务。这给了上海“文交所”极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3月27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北京总部在京挂牌成立。揭牌仪式上,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动漫集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数字文化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中央文化企业的首批200 多个文化项目,涉及版权、股权、物权等各类文化权益,同时出现在该交易机构的交易大屏上,成为这家在京新设的交易平台上的首批文化产品。[8]

2012 年 11 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利用上海艺术博览会这一契机,将自身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了公共艺术领域。这次新尝试由上海文交所提供具体的业务方案,并与上海国际艺术节进行文化产权交易内部对接,助推公共艺术领域产业升级。上海文交所为公共空间陈列项目、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运输、艺术品陈列等具体项目设计了实施方案,并提供艺术品挂牌交易、拍卖交易、艺术品金融咨询等多层次服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9]这次涉足公共艺术领域,是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艺术品交易、拍卖、版权许可领域的新尝试。上海九大文化展会——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China Joy)、上海书展、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也已经签约上海“文交所”,九大展会涵盖了出版、演艺、音乐、动漫、艺术等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且分布于上海不同区域,上海“文交所”可以为展会提供融资服务、交易鉴证、合同监管、版权保护、衍生产品等增值服务,立足浦东,辐射全市,继而全国。展会也将从原有的以项目展示为出发点,变为达成文化产品交易的运营模式。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对于位于自贸区的上海文交所而言,已经在文化产权交易领域拓展出15个细分市场,全年交易各类文化产权项目10314宗,成交额达到260亿元,共有 10822个项目挂牌,占全国文化产权交易量的60% 以上。[10]上海文交所总经理张天表示,在这些项目中,和自贸试验区文化产业相关的项目不少,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一是涉及国有文化企业的资产、产权、股权方面的交易;二是合作展开自贸试验区艺术品交易链的服务,比如文交所认定的第一个艺术品仓库。在自贸试验区内,金融创新是亮点,与之结合的文化金融创新更是亮点中的亮点。中央和上海市政府对自贸试验区内文化金融创新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具体到上海文交所来说,在 10 多个部委的支持下,可以展开 3 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文化项目的交易创新。政府鼓励上海文交所对项目型的融资类产品大胆创新,文交所尝试将文化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段释放,减少投资风险。二是上海文交所能在自贸试验区内展开上市培育股权转让、融资、资产抵押方面的工作创新。上海文交所正在和相关的银行、证券等机构合作,展开文化金融的创新尝试。三是上海文交所可以在自贸试验区进行文化综合配套交易服务创新,包括产权的确权,交易结算清算。[11]

上海文交所实际上在自贸试验区获得了文化金融的“全牌照”,囊括了产权交易、文化金融、综合配套服务(信托、评估、资信评级)等方面的职能,使文交所在文化产业探索方面获得很大的自由度,在文化金融方面的探索非常灵活,也很自由。而自贸试验区对服务业进一步开放、扩大交易品种、人民币跨境交易等政策的出台,也让文交所更为大胆地放手进行文化产业的实验。上海有成熟的证券交易市场,能将文化产业和金融行业进行有效的对接。不过,文化产业无形资产占比大,实体轻,产权的市场化程度低,文化要素本身需要金融的支持。上海文交所承担了各种文化要素的产业化、标准化、金融化方面的培育加工和交易、流通功能。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文交所充当了全方位的金融对接器。当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化、资本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文交所就会向着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文交所更多要服务于文化产业的交易方面,发挥着类似目前证券所的功能,其他工作将逐步转移到各类专业机构去做。

2014年11月24日出台的《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建构了一系列平台和体系,通过打破产业间屏障,以小资金撬动大资源。一场关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结构性变革由此可期,此次出台的《意见》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作“十六条”。其中特别提到“鼓励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宣传文化领域的国资改革和结构调整,推动社会资源整合,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产业。张天将刚发布的“十六条”形容为“度身定做”,“其中有 14 条意见,文交所应担负起主力的角色,大有可为。而且不少方面文交所已经付诸努力,比如加强文化金融合作研究和专才培养。”

文化产业目前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文化与资本对接难,核心就是无形资产定价难。包括大量无形资产评估在内的文化资产评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与文化资产评估结合是破解这一问题和资本与文化对接瓶颈问题的一个有益探索。产权正在形成支配财富形态的创新源泉,并且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市场经济与世界财富的变局。中宣部已向上海文交所发函,委托上海文交所进行“文化无形资产评估”课题研究。同时指出完善文化无形资产评估,是规范文化产权交易、促进企业融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一边连接着资本与金融,一边又连接着大量的文化创意内容、作品和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资产评估提供权威、全面的市场依据,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提升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1]程小旭. 五大国家级新区概况[N].中国经济时报,2012.09.12(第A04版)。

[2]中国版权年鉴编委会编. 中国版权年鉴 2010[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3,第169页。

[3]李明良,张波. 中国产权:推动产权交易市场渐进统一[J].上海国资,2008(06),第84页。

[4]王毅鹏. 国内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揭牌[N].新闻晚报,2009.06.15(第A05版)。

[5]宋杰. 上海将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N].上海商报,2009.05.19(第01版)。

[6]马翠莲.推进金融与文化融合发展[N].上海金融报2012.03.27(第A08版)。

[7]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编. 中国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书店,2011.08,第144页。

[8] 李春利.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价值发现”[N].光明日报,2012.03.28(第005版)。

[9] 陆斯嘉. 上海文交所首次涉足公共艺术领域[N]. 东方早报,2012.11.06(第B01版)。

[10] 陈杰. 五大文创领域迎接跨越式发展[N].北京商报,2014.03.21(第 A01版)。

[11] 张天.文化金融创新是亮点[N].中国文化报2014.05.31(第03版)。


编辑:陈佳

关键词:浦东新区 新兴产业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