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上海艺术产业处于弱势的原因分析

2017年01月19日 16:41 | 作者:陈佳 | 来源:上海大学
分享到: 

上海有接受先进和新鲜文化的热情,但他总是谨慎理智,有所保留,上海是一座表面上开放和先进的城市。对上海这座城市来说,文化某种程度上就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上海是一座小资城市,流行的是精致的布尔乔亚与波希米亚混合体的小资文化,以及雅致的江南文化和家长里短的市民文化,这些共同构成了上海的文化精神,与有着批判性质的当代艺术注定有一种天然的隔膜。然而,套用某画廊老板的话说,当代艺术本来就是“一小撮人”的艺术,当代艺术是有钱人玩的最后一个游戏。


QQ图片20170119164013


一、 上海艺术产业规模受限的原因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为工业提升能级的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品牌商标设计、广告设计、软件设计等;另一方面是与建筑有关的创意设计,如建筑物设计、基础设施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设计等。[1]在大力发展设计业的推动下,上海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牌为“设计之都”。从总产出和总价值的比重来看,工业设计业、建筑设计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和咨询服务业五大产业占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的76.27%,增加值占总量的73.84%,构成上海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主体。以艺术业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行业虽然较前几年来说有了较大突破,但艺术产业一直不是上海文化产业的重点,也没有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一直处在弱势地位。

2013年12月30日,“国家艺术基金”成立,发展和完善了多元化、社会化艺术资助体系,标志着国家对艺术重视程度的提高和资助模式的转型。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发展的独特性和艺术创作的规律逐渐得到了体现和重视,针对艺术创作的政策设计趋向科学合理。艺术发展的专门化设计也体现出文化发展细分化的趋势,上海的艺术发展也需要在政策设计上加大对于艺术理论发展和独立艺术创作的支持。在艺术创作的资助方面,上海的文化基金会涵盖了对包含艺术创作在内的各类文化实践的支持,但在文化形态日益细分的发展形势下,上海也亟需建立更专注于艺术独立创作的专项资金和方案,并研究如何保障资助对艺术本体价值的倾斜。

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自身的发展情况看,仍然存在着“重形态、轻业态”、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特色不鲜明、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管理有待规范和健全等问题。上海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上仍缺乏对具有上海故事和城市文化特色进行挖掘和开发的战略意识,比如对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等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引导和培育还很薄弱,在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联动方面也非常有限。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步入后工业化时期后实现全面转型的新引擎、新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承担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功能,还要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城市影响力、城市吸引力、城市就业和城市品牌的核心维度。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都属于产业型的集聚区,还没有形成具有辐射联动效应的经济型集聚区,促进城市转型的作用仍然停留在行业层面,战略定位不清晰和传统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形成制约瓶颈。

相比科技园区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既没有专项投入基金,也没有纳入作为上海主流创新体系“1+12”的“大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中,因而无法享受到更为宽松便利的政策支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载体的集聚区仍然处于各自授牌、各自管理的“分割”局面。比如,文化产业园和创意产业集聚区仍然分别隶属市委宣传部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作为创新引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目前上海已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来自科技、经济、宣传、信息、新闻出版、文广、知识产权等不同部门,大多数政策都是各自为政的,且大多数沿袭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即以生产导向型为主,部门分割、内容单一,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政策框架,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也不利于促进园区创意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上海近年已经把艺术品市场定为先行发展的四大文化产业,进一步确定了艺术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在文化产业,尤其在具体文化行业方面的进入机制是考验执政者施政能力的标志。政府有关部门对艺术家的创作大多秉持鼓励和支持态度,比如,在老厂房的改建以及房屋租金等方面,均采取了特殊待遇或者优惠。而在另一些方面采取的规制政策也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比如,对于规范书画市场的相关版权政策、画廊运行的规范政策等。在中国,政策作用对艺术家集聚的影响很大。很多画家村的诞生并非由画家自发组织,而是由政府官方发起的为了拉动经济、带动文化繁荣而主导成立的。但相对于上海的艺术市场,艺术生产是其薄弱环节。上海的艺术院校并不多,上海本地的艺术家群体也不够庞大,在吸引外来艺术生产者方面,政府并没有多少优惠政策,难以形成像北京宋庄那样的艺术生产集聚区。本是艺术家工作室聚集的田子坊、M50等地,如今也已经演变为旅游景点和画廊聚集区。

二、 艺术产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文化战略不是价值观钳制,应该以充分释放艺术品市场作为中间机构的活力为准。画廊产业由于同时涉及到文化和商业,政府的政策扶持至关重要。画廊作为一级市场的开发者,灵活机动是它的最大优势。中小文化企业常常代表着文化创新的活力,文化发展政策需向其倾斜并确保落实,以此来平衡自由市场中大资本的垄断式发展。艺术品市场活动与艺术品征税状况有着简单而直接的联系。艺术投资是通过艺术品出售来获得资产收益。增加税收,会抑制艺术品投资需求的增长;相反,减少税收,艺术品交易就越活跃,人们总是更倾向于在销售条件最有利的地方交易,尤其是交易高端艺术品。在所有的投资资产中,艺术品市场是最具有国际流转性的市场之一,投资者可以将交易或者全部收藏转移到其他的城市或国家以充分利用优惠的税制政策。“税收的激励、贸易限制以及艺术转售税等因素会影响艺术投资的成本以及艺术品与其他资产的吸引力。政策环境在国别性艺术市场比在其他资产交易中起到更加重要的比较优势作用。”[2]

艺术博览会这个来自西方的展览与交易机制,在内地普遍遭遇水土不服,除了税收原因外,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内地以拍卖为代表的二级市场非常强势,强烈冲击着画廊、艺博会构成的一级市场。[3]而大型艺博会的举办更多的是由政府组织,地方政府将艺博会的举办纳入政绩范畴,出于对个人仕途和与其他城市攀比的目的。过多的政府介入会带来艺术博览会超前于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并且过度关注于成交额、场馆面积、客流量等方面,使得人们忽略了利用艺术博览会对当地文化形象的塑造,从而导致艺博会缺乏地方特色。画廊、艺博会为主的一级市场需要政府有利的政策支持,使资本的介入更有信心和力量。但是,政策的缺位一度成为上海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盲点,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撑不利于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法规政策的变化会对艺术品市场的强弱、艺术品的流向、艺术品经营主体等产生重要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收入群体的出现从根本上决定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程度。准许文物艺术品的流通、政策的适当宽松和开放,以及经营渠道多元化,使国内文物艺术品高价值低价位的状况大为改观,使得国内走私逐渐失去了动力。这不仅结束了文物艺术品只卖给外国人的历史,而且还由于我们目前的艺术品拍卖成为强势市场,带动艺术品市场整体价位的上升,导致海外文物艺术品回流。据统计,我国从1995年恢复“海外回流文物复出境制度”以来,文物回归量大幅上升,开放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对促进文物艺术品依法流通、满足公众鉴藏需要和繁荣市场发挥了良好作用。由此,民间文物收藏和保护意识极大提升,文物艺术品受到普遍重视,收藏和投资队伍空前壮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形势的发展,面对艺术品交易中出现的日益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原有的法律条文日益表现出效力不足和针对性不强等缺陷。许多法律条款粗糙、可操作性不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相关法律的自由裁度大和适用条款的不一致性,艺术品问题裁决中无法可依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有识之士也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国家一直没有有关艺术品机构运营的经济政策出台,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任意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4]近几年,由艺术品交易引发的官司越来越多,而法庭的判决能够让当事双方都满意的则很少,原因之一就是法律规章的可参照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导致艺术品交易司法实践的相对混乱。[5]

上海艺术市场制度和法规的建立需要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速度和现状保持一致,同时要兼顾当今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建立一套能够符合艺术市场发展规律,能够维护这个特殊市场高效、稳定、健康的运行,和保护艺术家、经营者、投资人以及社会公众等的合法利益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将是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6]为此我们需要在完善和修订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尤其是艺术品市场的法律法规。由文化部正在拟定的《艺术品经营管理条例》将对企业市场准入资格和标准作出界定、对艺术品经纪人、艺术品定价、艺术品鉴定、艺术品交易等方面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在依靠法律条文逐步完善的同时,艺术品市场在呼吁成立政府监管机构的声音越来越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存在对艺术品市场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仍需政府职能部门如工商、外事、海关、税务等部门对艺术品市场加强监督。艺术品市场只有在各参与企业、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1]张京成主编.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上 2011[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03,第133页。

[2]秦春荣主编. 艺术品投资[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08,第77页。

[3]蔡萌.国内艺博会如何突困[N]. 中国文化报,2013.05.20(第004版)。

[4]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编. 中国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书店,2011.08,第59页。

[5]张巨平.艺术品营销管理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01),第102页。

[6]建立.法律层面建立制度规范艺术品拍卖市场[N]. 上海商报,2010.12.11第01版)。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上海艺术产业 处于弱势 原因分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