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新曙光新曙光

柳青的写作桌

2017年01月22日 14:12 | 作者:张丛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77年,我还在陕西日报做记者的时候,曾和同事由柳青的女儿刘可凤(她当时在省电视台工作)陪着,去访问大作家柳青。

进门,看见柳青。他个儿低低的,穿件黑呢子上衣,肩膀宽宽的,小脑袋,一对眸子,黑亮得让人惊讶。我们立即拉住他的手,说:“你好,柳老,我们来看看你。”

我们分别在沙发上坐了,柳青就坐在我们对面的藤椅上。我看见柳青脚下登一双浅口布鞋,布鞋的前面分别补着一两块圆圆的疤。柳青很高兴接受年轻人的访问,没有主题,他同我们随便谈。

因为患肺心病,说话间,柳青右手里捏着只如核桃大小的红色气化喷雾器,说几句,就给口腔深处喷两下,再继续说。谈起他的巨著《创业史》,我问:“听说中央有关部门,想派人来帮助你写完后边的几部,是不是?”柳青笑说:“是说过,我不。我在这儿一天能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身体不行就不写了,自由。若派一两个人来,上下班我还得应付他们……”我询问他《创业史》第一部之后徐改霞和梁生宝的婚姻情况,他笑说:“有人总关心这。”他的两手向下一按,做出一个放东西的姿势:“我写她,是为了给她的身上压东西,让她驮着,因为这一段儿历史,有些要她来反映,并不为了写她的婚姻……”

我们坐的房间,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客厅,而是柳青休息的地方。

房间里有一张床,窄窄的。床里侧的墙壁上架一绺小木板,小木板上边放着一只听诊器;床的里侧放着一本肖洛霍夫著的《静静的顿河》。对面墙壁上,是一位书法家草书的毛泽东《沁园春·雪》,龙飞凤舞、很有气势。我想,这幅草书能挂在大作家柳青的房子里,那是一定赢得他的欣赏和满意的。

突然,我想看一下柳青写作的地方,就是诞生《创业史》第二部的地方。趁同事和柳青谈话的当儿,我就悄悄从房间走出,看见柳青的女儿刘可凤在楼道上,就问:“你父亲写作的地方能让我看看吗?”刘可凤说:“可以。”她领我到紧挨我们谈话间的一个屋子。推开门,我一眼看见临窗放着一张小小的桌子,桌子不高,桌面窄窄的,棕黑色,就跟小学生的课桌一样,可以说太小太小,令我想象不到。

我有点不信,无法把这张小桌子与柳青的巨著《创业史》相联系。我的想象中,柳青的写作桌一定很大,起码是写字台。见桌面上什么书什么参考资料都没有,我问刘可凤:“你父亲写的《创业史》第二部呢?”刘可凤拉开抽屉,从中取出一本稿纸,那是300字的稿纸,顶端刷了红胶,稿纸下边什么注明也没有,说明是从街上买的。柳青的字写得很好,很工整,我至今还记得某章开头的几句话:“当当当,铃响了。郭振山,这个威震蛤蟆滩的人……”稿子中个别字被柳青改过,涂成黑疙瘩,原来的字迹全无。我的心里战栗起来了:这就是读者期盼的第二部《创业史》呀!他还在写、在改!写作认真之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桌子前边的墙壁上,挂着个小小的镜框,里边有一张柳青青年时期穿着袍子的全身照,照片下边有一行小字:一九××年毕业于榆林中学。

后来,我同一位柳青的朋友谈起《创业史》,他给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柳青写《创业史》,对他创作的人和事烂熟于心,合作化他是亲身经历的,很熟悉,他那时是长安县委副书记,不是挂名的,他很关心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集体或群众有事就找他。他有时到我的办公室来,有几次,他对我说:我的小说中别的人物都好了,就是缺少个富农……”那富农的形象,在他肚子里正“十月怀胎”呢!后来,我们在《创业史》中就读到了姚士杰……

我见柳青的小写作桌之惊讶,怎么也不能把它同“巨著”联系在一起。原来,他巨著的产生,是由于他的素材、人物烂熟于心,让他免去了那庞大繁多的资料堆积,因而才使作品真正艺术化了。从《创业史》中,我们看不见“题外文”和新闻体的影子,虽写史,却写得奇特,让众多读者读几遍后还想读,原因恐怕就在于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已在他的心中活了,孕育成熟了,才诞生了。


编辑:曾珂

关键词:柳青的写作桌 柳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