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见字如面”是对“书写回归”的深情呼唤

2017年02月07日 13:23 | 作者:郭元鹏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在各大卫视纷纷以真人秀、唱歌节目展开综艺大战的时候,黑龙江卫视一档“读信”节目悄然走红荧屏。张国立、何冰、归亚蕾、王耀庆、蒋勤勤、林更新等多位明星加盟,以“见字如面”的方式读懂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的智慧和心灵。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书,不但极富个人特色与历史带入感,而且打开了认知历史、认知名人的另一扇充满意外感的窗口。(2月5日《新京报》)

W020170206362377350093

《见字如面》这档节目,与其他节目相比,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特色,参与的明星们通过给观众阅读一封封书信,打开了历史,打开了生活,打开了认知,同时打开了一扇窗口,这扇窗口里飘散出对“书写回归”的深情呼唤。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书信的美好。尽管书信是缓慢的,可是在这种缓慢的书信中,我们体味到的是期盼的幸福,是期盼的愉悦,是期盼的美好。有点焦渴,有点心疼,有点思虑,却展开的是一头连着天涯,一头连着亲情的祝福。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前行,我们已经完全融入了互联网时代。这个科技时代是缤纷多彩的。网络、手机、微信、qq,便捷的通讯工具让天涯成为了咫尺,交流的便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可是,蓦然回首我们却也发现丢失了最美好的人间情愫,我们的生活也有点索然无味了。我们再也不需要“我盼邮递员来了”,我们也没有了阅读书信的美好心情了。“见字如面”连个文化的背影也没有给我们留下。

书信远去了的时候,我们的书写功能首先就丢失了,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电脑是手机这些现代化的工具,我们在键盘上当着“键盘侠”,我们敲击着键盘,我们看到的都是规规矩矩的方块汉字,我们的手里很少有了钢笔、圆珠笔、铅笔。我们偶尔拿起笔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了。

笔者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在一家电视台当编辑,平时修改稿件的时候,都是在电脑上操作。不过我们节目的内容提要还是需要用手写的,一天需要书写的内容提要也就是40多个汉字。细心观察自己的变化,我发现自己的字体已经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如今我的字体完全可以用“屎壳郎爬的”来形容。不仅是字体难看了,而且还不能正确书写了,不是这里少了一笔,就是那里丢了一笔。最为难堪的是,很多时候写出的汉字还是错误的。

都说字如其人,如今字如其人已经很难体现出来了。更多人的感受是提笔忘字的无奈。“见字如面”曾经是一种情怀的表达,一种文化的浸润,而如今只能躺在字典里落满尘土了。不能不说,这是文化的悲哀,汉字的悲哀,书写的悲哀。当我们都丧失了书写功能的时候,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北京街头依然保留着5000多个邮筒,可是这些邮筒每天都“饿着肚子”,这何尝不是科技时代的尴尬?

“见字如面”是对“书写回归”的深情呼唤,愿“见字如面”能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见字如面 书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