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诗词的磅礴情怀振古如兹

2017年02月08日 11:22 | 作者:李豪杰 |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她以其浓缩精炼的笔触、丰富多彩的想象和包罗万象的题材为我们刻画了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讴歌了坚贞不渝的高尚情怀、赞颂了悠远绵长的人间真情。伴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我们再一次于诗词中传承精神力量、品味人生真谛。那些激荡在我们民族历史和文化长河当中的优秀诗词,带给我们不尽的思想启迪、心灵滋养和艺术熏陶。

图3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诗词当中最昂扬激越的旋律。上下五千年优美的诗行里,沸腾着火热的爱国激情,强烈地表现着诗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当,这种使命感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上下求索、奋斗不息。从曹植“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期盼到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的思虑;从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遗恨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嘱托;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到丘逢甲“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悲痛……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经历的人生际遇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喜与忧、自豪与失意都来自于同一种情感,那就是对国家至死不渝的热爱。无论是面对佞臣奸党、内部倾轧,还是面对外敌入侵、国土沦丧,他们力主明政、为国除弊,虽遭贬谪、忠心不改。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所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今天的我们要传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把民族魂发扬光大,用一颗颗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的赤子之心铸就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诗词当中不仅有豪情,更有真情。习近平总书记说,真情不虚、真情不私、真情不妄,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隔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在中国诗词当中随处都洋溢着这样的人间真情:无论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牵挂,还是“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思念;无论是“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谈心,还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问候;无论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肝肠寸断,还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温暖惦念……这不仅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是重真情、尚大义的民族,更告诉我们真情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情感体验,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的真心,是砥砺品格、刚正无私的真意,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真人。真情之可贵,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真情带给人的满足,是多少名利的追求都不能代替的。真情,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也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滋养。我们需要在中国诗词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品德的力量、道义的光芒和真情的温暖。

关注家国命运、关注社会生活是中国诗词的优良传统。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任何有价值的作品,都是自身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杨万里写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这就是说创作离不开生活,必须到大自然和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感悟和诗情。艺术创作如此,做人做官做学问亦是如此。陆游《示子》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真正的学问在大千世界、社会实践当中,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可能有好的作品,也不会有契合时代发展的学术思想,为政者的决策也有可能出现偏差。然而,深入生活不能停留在“眼看”这个层次,这就像封建士大夫有许多田园诗,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那种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是建立在自身的优越感之上,那样的作品写不生动,那样的官儿也不接地气。深入生活,就要像陶渊明一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只有真真正与劳动人民在一起,才会真正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才能真正对劳动和劳动人民常怀敬畏之心。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今天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可以有梦、追梦、圆梦的时代,是人人都可以与祖国同发展、共进步,都可以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把自己的小目标与民族复兴的大梦想结合起来,把执著奋斗与不忘真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结合起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在时代的春风里温暖前行!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wp/2017-02/05/c_1120413567.htm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真情 诗词 民族 时代 磅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