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是什么阻碍了“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2017年02月09日 10:23 | 作者:肖严华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是指由于户籍制度和户籍制度衍生制度的存在,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城乡两个不同特征和运行规则的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现象。由于存在分割,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可以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但是很难融入。这些劳动者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子女就业等方面待遇要低于从事同样工作的城市户籍劳动者。在整个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中,城乡劳动力配置扭曲是导致中国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主要因素。因此,降低和消除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出现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由政府统一配置。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劳动者隔离在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部门,劳动者部门之间的流动有极其严格的指标限制。户籍制度安排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两个市场的劳动者在就业、报酬、社会保障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农村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小城镇户口全面放开,不少省份开始实施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传统的户籍制度的地位逐渐被削弱。但是大中城市的户口并没有完全放开,而且城市户口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消除。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歧视。农村劳动者一般只能进入城市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很难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工作条件差,稳定性也不强,工资低于城市劳动者,而且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身份约束。进城的农村劳动者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劳动者,身份约束使农村劳动者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只是过境的“候鸟”。三是子女教育。城市由于体制的弊端并不能为这些劳动者子女提供正规教育。目前有些大城市开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效还不明朗。

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劳动力流动,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新的特点,即由原来简单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逐渐演变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内劳动力市场分割并存的局面;并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城市内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配置扭曲程度呈现逐渐增强趋势。因此,降低和消除城市内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资源配置扭曲将是一个不得不认真对待的新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流动性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在逐步弱化;另一方面,国家对大多数行业放松管制的同时,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仍然实施全部或部分垄断,以行业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名义限制非国有企业的进入,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改革过程中,不同所有制部门之间的市场化进程并不同步,公共部门和国有集体企业可能受原有平均主义保护更多,而非国有部门的劳动者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环境更具竞争性。

因此,市场力量和行政权力的交互作用使得劳动力市场从传统的所有制分割向行业分割演进,在开放产业形成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垄断产业形成了垄断性劳动力市场。一方面,竞争性行业遵循市场规则运行,按照边际成本原则决定劳动用工需求,工资分配市场化,劳动力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另一方面,垄断性行业中基本上都是国有单位,几乎很少受到非国有单位的竞争压力,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大的进入壁垒,对外部劳动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性。这种由国家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和不彻底的所有制改革造成的劳动力市场行业分割,一方面改变了行业的运行环境和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不同行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扩大了收入差距,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分割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自沿海向内地、向西部递进推进和深化,相应地,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也因其而呈现地区差别,即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低于中部、中部地区又低于西部地区,因此,推行和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可以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

劳动力市场分割意味着劳动力市场被划分为两个或者多个具有不同特征或不同运行规则的市场,这些市场在工资决定机制、劳动保障及就业升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力难以在不同市场之间自由流动。劳动力市场分割一方面刺激了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却抑制了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人力资源质量与将来的需求结构不匹配。

进一步放松政府管制,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

政府管制是政府基于公共利益或其他目的,依法对被管制者(包括个人和组织)的活动进行的限制。在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对劳动力市场都存在或严或松的管制。与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较晚,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具有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特殊性: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建立需要打破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劳动力资源的行政配置;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缺陷,政府有必要运用管制手段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

劳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以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为基础的。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和确立的户籍管理制度严格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是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需要消除的重大障碍。大部分研究表明,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在部门间、地域上和所有制之间的流动,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流动管制经历了一个从控制流动、允许流动到控制盲目流动、规范流动进而公平流动的过程,而城市户籍管制是流动劳动力面临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差别和歧视的基础。

对于劳动力流动管制的进一步改革,需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去寻找突破口。由于除就业限制外,城市诸多社会福利的排他性质也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障碍,因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改革的推进;其基本取向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之上的种种福利,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改革的深化更需要地方政府职能的变革和突破。

人口流动受阻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重分割

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地区分割。劳动力人口流动受阻的制度性因素除二元户籍制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

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是指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而拥有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享受不同的保障待遇。自1949年以来,中国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体制:城市形成了以就业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和其他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则形成了以家庭保障为主、集体保障为辅的较低层次的生活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展缓慢的领域,尤其随着20世纪90年代农村经济的相对滑坡,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进展缓慢。无论在社会保障的项目上还是在保障的水平上,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具有巨大的差异,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鸿沟。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制度 劳动力 市场 分割 社会保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