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让唐诗宋词唤醒民族文化记忆

2017年02月10日 10:14 | 作者:杨文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中,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凭借着丰富的诗词储备、从容的心态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第二季诗词大会的冠军。其优雅大方的谈吐也使无数人“圈粉”,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还不乏有“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别人的孩子”类似的言论。(2月9日中国新闻网)

t0196f16ed7df2dc0e8

钦佩赞赏之余,笔者在一片为武亦姝叫好的声音中却有着如下担忧:事实上,很多人一直忽视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钟灵毓秀的中华大地上,人人随手拈来几首诗词应是常态,而不能是仅凭益智节目以填补知识“空白”。

现如今,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令人担忧,我们似乎只是将习得的诗词知识用在了应试中,不仅是古典诗词,许多学生甚至没有了解过《四书》《五经》等。课程数量的限制也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认真揣摩其中的韵味,而有的大学中甚至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作为武亦姝母校的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做过粗略统计:一个年级中,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只占30%。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古典诗词为代表,诗词一直承载着陶冶情操和人伦教化的作用。无论是屈原“九死未悔”的忧国忧民,李白的“应是天仙狂醉”的豪迈,还是元稹“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思念……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对于文化血脉的延续、精神家园的建立至关重要。

除了个人培养爱好和兴趣,笔者认为转变“应试思维”必不可少。比如某期《中国诗词大会》中一道题“谢公”指谁?正确答案“谢灵运”在高中课本注释是可以找到的。然而课堂上,几乎没有老师会专门为学生讲述李白和谢灵运的渊源。“考什么就教什么”是老师的思维,而“古诗文教育见效太慢,对考试无益”则是家长的想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作为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少了骚客文人的风流雅兴,这历史就算再悠久也会少了点情趣。

在拥有海量诗篇的国度,就让唐诗宋词唤醒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忆吧。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诗词 民族文化 唐诗宋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