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元宵节前话年俗

2017年02月10日 11:12 | 作者:张光茫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又是一年春节到。对中国人来讲,春节不仅意味着走亲访友、觥筹交错,还意味着漂泊心灵的安抚。春节是由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一系列特殊日子组成的节日体系,其中学问很多,值得探究。在团圆、聚餐、亲情慰藉之余,抽一点时间来读些“年味儿”的书,会让生活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

图2

春节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有着特殊的位置。萧放的《话说春节》,主要介绍了春节的起源、演变、发展、习俗、现代意义等内容。说春节特殊,因为它不像一般文化现象,可以简单替换或改变。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春节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传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彭国梁编著的《我们的春节》,提出“年”是一种古代的吃人猛兽,磨牙吮血,先民闻之丧胆。终于有神农氏手持神器将其降服,时值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黎民百姓遂称这一天为“过年”,“过”字含有去除之意,过年就是去除猛兽。流传至今的过年燃放爆竹的习俗,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驱赶猛兽。

过去人们如何过春节?张志春的《春节旧事》,图文并茂,记述了历史上中国人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习惯、历史传说、诗词书画、文史知识等内容。书中,带我们品尝那令人回味悠长的“送社粑粑”、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饺子,感受家的幸福味道。这一幅幅的图片,带着我们重拾儿时的记忆,贴春联、放年炮、讨压岁钱。《北京的春节》一书,画家于大武以国画的笔法,艺术还原了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腊月初八吃腊八蒜、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爷、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大人们的忙碌,孩子们的热闹,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人们的脸上,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团圆气氛。

刚刚过去的腊月里也有很多春节习俗,比如祀灶与年画。刘锡诚编选的《灶王爷传说》,讲述了关于灶王爷的传说。为何叫灶王爷?供灶王爷为什么要用糖?张大巴掌如何打出个灶王爷?灶神为什么只有一只耳朵?书中为读者讲述了灶王爷的来历和祀灶的习俗。所谓祀灶,就是送灶神(民间叫灶王爷)上天,祈求灶神向玉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谭红丽的《年画》,指出年画是寄托人们精神信仰及追求的重要载体。书中认为,年画作为一笔传统文化的财富,我们理当奉为遗产,并开掘其中的精神,丰富社会文化。同时,年画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其中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

中华民族的春节,很大程度上是神性文化的传承。红苇的《神性记忆:中国年》具体说到年的形象,指出:世俗说法用恐怖记忆对年进行了“改写”,这样年就由神圣的吉祥物变成了让人害怕的动物,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年的真相便无缘得识了。过年常说福来到,“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编的《福》一书,对民间祈福、纳福的相关习俗、文化内涵及注意事项等诸多方面予以层层讲析,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实践,适合对纳福知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春节 灶王爷 元宵节 年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