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直男癌”频现,巨婴心理冲撞社会红线

2017年02月14日 09:51 | 作者:陈寂 | 来源:半月谈
分享到: 

社会上有一些人,他们生理成熟而心智仍停留在婴儿时期,他们被心理学家称为“巨婴”。

他们所患的心理症候群在现实社会中屡见不鲜:自私、玻璃心、盲目自恋……

巨婴是如何形成的?巨婴们怎么了?

症候群:共生、自恋、偏执分裂

“许许多多的巨婴心理现象,都可以归到三点上:共生状态、全能自恋以及偏执分裂。”巨婴心理概念提出者、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告诉半月谈记者。

6个月前的婴儿,处于正常共生期,会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

但许多人成年后未摆脱这一心理,依然与母亲保持“共生状态”,希望母亲不要和自己分开,找对象也是在找“能照顾我”的另一个“妈”。

“大家共生在一起,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没有单个的我存在,只有‘我们’。”武志红说。

1120456104_14869542749541n

婴儿觉得自己一动念头,世界就该围绕着自己的意志运转,于是便有一种“全能自恋”心理。

人在成年之后如果心理依然固着在这种阶段,便呈现所谓的“妈宝男”“公主病”“直男癌”等诸多欠成熟特征,甚至有更极端的案例。

此外,因为“玻璃心”,一些巨婴走向偏执和分裂。今年1月初,上海体育学院宿舍区发生一起男生殴打女生事件。

经调查,该男生因为一堂研究生课上的发言遭到女生反驳,时隔数日尾随女生并对其进行殴打。

“一旦全能自恋受挫,巨婴就会觉得自我和整个世界都破碎了,陷入无助感中,有的会暴怒并迁怒于那个破坏他全能自恋的人或物。”武志红说。

源自家庭,危及社会

许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原生家庭即父母子女两代人构成的家庭的早期经验,对巨婴心理的产生是决定性的。

在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心理咨询师胡慎之看来,正是在早期经验里缺乏“恰到好处的挫折”,才使得共生和全能自恋的心理状态被人为地延长,形成巨婴。

“很多妈妈,在抚养过程中,认为自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切,吃喝拉撒为他强行做主,摔倒了怪地板不平,为孩子推责。实际上,这使孩子既没有找到自己,又摆脱不掉全能自恋。”

武志红认为,这种不成熟的巨婴心理,不仅构成一个家庭的困扰,还对社会形成诸多不利影响。

许多不文明现象,比如随处丢弃垃圾、随意插队乱闯红灯等,都一定程度上与漠视外部规则、推卸责任的巨婴心理相关。

“如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安全,但一些人不仅漠视规则而且对抗规则,甚至用安全带插扣来阳奉阴违。”胡慎之说。

偏执和分裂的巨婴心理,也可能引发诸如医闹等社会矛盾。在医患关系上,有些人就像婴儿一样用偏执心理来看待医护人员,认为他们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若有一丝不满意,便将生死责任全怪罪到他们身上。

巨婴心理有导致“互害型”社会的危险。巨婴们多从自己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最终导致社会信任的缺失,如食品安全问题,就是以一己私利出发,最后伤人伤己。

化解之道:界限、尊重、宽容

一些心理学家表示,从心理学的途径解决巨婴心理,方案仍应回归到原生家庭教养模式的改变。

首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父亲缺位的状况。

胡慎之说,父亲、母亲和孩子这组家庭里的三元关系需要建立起来,要让夫妻关系成为家庭的“定海神针”,让亲子关系退居次席,这样才能形成母亲和孩子间适当的界限,良好地完成“共生状态”的过渡。

其次,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展开他的生命过程,走向成熟。

“我们一直要求孩子听话,这是最常见的问题。”武志红表示,孩子在每个阶段都应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后才不会有婴儿的依赖共生心理。

再者,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不要为孩子推责。

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穿衣、洗衣、洗碗,自己解决同学矛盾,自己选择学校、专业、职业等等。从小承担小责任,成年了才能承担社会的大责任。

“界限、尊重和宽容,与巨婴的共生、全能自恋和偏执分裂形成对立面。巨婴如果学习界限,学习尊重自己和他人,学习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事物,就能找到解决之路。”武志红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巨婴 心理 孩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