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天津文化事业练“内功”助力海河号破浪远航

2017年02月15日 16:42 | 来源:北方网
分享到: 

“前沿”新闻记者从2月14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工作将苦练“内功”,助力海河号破浪远航,让天津文化“高原”更广袤,文化“高峰”更巍峨。

2016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系统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显著加强,开展了纪念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并产生广泛影响。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精准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文化产业突出特色发展、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广播影视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舆论引导能力和安全播出水平持续加强;文化遗产突出保护利用、传承发展迈出新步伐;对外文化交流跃上新台阶。

2017年全市文化影视工作将苦练“内功”。文化服务京津冀:以“文化惠及人民”为主题,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文化月”“颂歌献给党,唱响中国梦”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喜迎十九大的浓厚氛围;对十九大献礼剧目《换了人间》、重大题材剧目《寻找邓颖超》等提供全程服务,牵头编排京津冀民乐名曲专场剧目并开展巡演;策划组织《文脉同源——京津冀的燕国时代》专题展览,组织开展京津冀近代金融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举办京津冀古籍修复专业人员培训;办好京津冀文化产业项目及投融资推介,积极参与《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编制;探索建立三地文化人才交流和优质培训资源共享机制。

畅想“一带一路”:复排“一带一路”专题创作剧目——大型交响京剧《郑和下西洋》并赴重点城市巡演;打造重点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丝路津韵”,组织京剧项目赴摩尔多瓦参加国际戏剧节,组织华夏未来少儿艺术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演;全面推进与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交流活动;继续推进中俄媒体年交流项目。

展全运会风采:以“全运文化惠及人民”为主题,精心组织“全运文化月”系列活动,举办慰问全运健儿专场演出;办好《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等特色展览,开展体育类非遗项目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各电影院线开展服务月活动。

创排文艺新精品:落实《天津市2015-2017年舞台艺术创作生产规划》《天津市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年度重点创作计划;实施天津市“名家传戏”工程,鼓励戏曲名家与优秀中青年演员结对传戏;围绕“中国梦”等重大主题,创排完成舞剧《海河红帆》、提升京剧《狄青》等剧目。

惠民演出更深入:积极参加第八届中国京剧节、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等全国重点文化活动;组织“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全国巡演;举办天津市2017年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推出剧目100台、演出不少于200场;做好“戏曲名家进社区,公益辅导千场工程”,深入不少于100个社区、公益辅导1000场;发挥文化惠民演出联盟作用,增发文化惠民卡3.5万张,覆盖国有、民营等各类文艺院团;进一步发挥“天津电影公益放映平台”作用,继续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力争将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进一步推动《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地方立法;制定本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标准》;推广群众文化“按需点单”服务模式;成立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推进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市、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更完善:全面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完成群星剧院、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维修;推动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迁址扩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及文化中心场馆维修;启动天津图书馆、文庙博物馆、滨湖剧院、中华剧院等修缮工作;建成滨海新区文化中心、东丽区博物馆,启动河北区文化馆、宝坻区文化中心建设;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免押金借阅服务;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办好第二届天津市民文化艺术节,打造精品文化惠民品牌;推进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促进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

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转型升级:落实《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指导武清区、滨海新区创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推进国家数字内容服务贸易平台、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二期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街区)创建;做好“梦娃”形象推广和产业开发;建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编发《天津城市文化艺术手册》;办好第七届中国天津滨海文化创意展交会;拓展电影“一卡通”票务平台服务功能。

努力让文物“活”起来:开展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现状调查,加快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建设,实施全市文物信息大数据管理;积极申报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进第五批市保单位推荐工作;编制《五大道历史街区总体保护规划》;组织实施觉悟社旧址维修等重点项目;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定期巡查制度,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全面总结“一普”成果,举办《天津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举办《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达利特展》等临时展览200场;开展博物馆“微课”教学。

落实“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开展国家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制定《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出版《天津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图录》《天津市非遗保护成果汇编》;将非遗讲座纳入高校通识课程,扩大高校覆盖范围;开展非遗人群研修研习培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天津 文化事业 内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