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徐梓:蒙学与传统文化

2017年02月20日 09:05 | 作者:徐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介绍姓氏的蒙书。我们中国的姓氏,除了极个别的复姓之外,一般都不重复,所以它也很适合用作启蒙识字。可以说,《百家姓》具有介绍姓氏和识字教学的双重功用。

我们说三、百、千,《三字经》通篇用三字一句写成,所以叫《三字经》;《千字文》全篇用了一千个字,所以叫《千字文》。《百家姓》为什么叫《百家姓》呢,是它收录了一百家姓氏吗?

《百家姓》收录的姓氏数量,各种不同的版本不同。最早的、字数最少的《百家姓》,只有472个字,除了篇末的“百家姓终”之外,还剩下468个字。这468个字,包括30个复姓和408个单姓,所以《百家姓》只收录438个姓氏。所以,千万不能望文生义,认为《百家姓》收录有一百个姓氏。

《百家姓》收录了438个姓氏,它不叫438家姓,也不取整数叫四百家姓,为什么叫《百家姓》呢?这里涉及到古人计数的特点。

古人对于人物之多,事务之繁,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约之以百”,比如说百工、百物、百货、乃至百姓。其他如百废俱兴、百发百中、百战百胜等等。如果这样还不足以形容其多,古人就往往用三百或三千来表示。比如《礼记》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史记》说孟尝君自称有食客三千人,平原君“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春申君有门客三千人,吕不韦“至食客三千人”,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之说。这里所谓的三千,是用来表示数目之多,并不一定限于三千之数,也不一定足于三千之数。孔子“三千弟子”,也是如此,这时是不能胶柱鼓瑟、拘泥于文字,把虚数当作实指的。

《百家姓》的得名,也是如此,是形容姓氏众多,是虚指,而不是实指有一百家。

《弟子规》

用韵语编成的传授伦理道德的蒙学读物,以《弟子规》的影响最大。我们还可以说,在清代后期所有的蒙学读物中,没有一部比它更风行的。许多地方政府都曾饬令所属州县,把它列为私塾和义学的童蒙必读书。清人周保璋在《童蒙记诵编》中说:“近李氏《弟子规》咸行,而此书(指《三字经》)几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经贾有仁修改之后,才改易今名。“弟子”是为人弟者与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所以多用来指学生、徒弟,“规”是规矩、规则和规范。

《弟子规》的最大特点:第一,不是谈论为什么要孝父悌兄,而是如何孝父悌兄,也就是说,孝悌是人的义务,人的本能,是一个人不得不做、没有疑问、可以悬置的问题。它是在肯定“十月怀胎苦,三年养育勤”、“十月怀胎苦,一生育我辛”、“谁言寸草心,报将三春晖”的前提下开始论述的,所以,它很直接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它不做讨论,甚至不是陈述,而是宣判。第二,它是不抽象地讲孝悌,不是讲孝悌的原则,而是具体的方法,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这些方法,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视听言动中,不虚悬,不高妙,尤其切合儿童。我认为,这是《弟子规》具有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所在。它把儒家伦理道德的要求,落实在了实处,贯彻在了日常生活中。

《千字文》

我们习惯说“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一排序的逻辑,是按照数字大小、从小到大排列的,同时,从学习的先后次第来说,这样的排列也体现了从易到难的原则。但如果按照写作年代、成书先后来说,顺序正好相反。《千字文》其实最早成篇。我们今天就按照成书先后,来讲最早成篇、已经能够流传了1500年的《千字文》。

几篇蒙学经典,它们作者的情形各不相同。《三字经》的作者有争议,《百家姓》的作者我们根本不知道,相对而言,只有《千字文》的作者最为确定可信。就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周兴嗣(469—521)受梁武帝之命,为梁武帝的儿子们编写的一部识字读本。

周兴嗣是一位才学之士,以学问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著称。相传他早年游学时,曾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一家旅店住宿,夜里听见有人对他说:“你才学盖世,不久就会结识到尊贵的大臣,最后被圣明的君主重用。”可是一直到声音消失,他也不知道说话人在哪儿。后来果然为梁武帝欣赏和重用,朝廷凡有制作,梁武帝往往会想到周兴嗣。而周兴嗣每写成一篇,都会受到梁武帝的称赞和财物赏赐。如果是多个文人同时写作,梁武帝也总是用周兴嗣所写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写《千字文》或《千字诗》的人很多,钟繇、萧子范等人都做过这样的工作,梁武帝也跟风,亲自动手编写了一部《千字诗》。但显然,他对自己所作并不满意,所以,他又命令周兴嗣来做这件事。一些唐宋笔记,记叙这件事颇为神奇:唐朝人李绰”(chāo同“焯”)的《尚书故实》说:“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这段话把《千字文》成篇的前因后果及全部经过,叙述得非常详尽和生动。尽管“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有夸大的成分,但《梁书》中也说:“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可见,周兴嗣写作《千字文》是没有疑问的。

在我们现在看来,《千字文》是一篇构思精巧、知识丰赡、音韵谐美、精彩绝伦的华美文章,但从它的成书经过来看,《千字文》又绝对是一篇识字读物。

这是一篇很独特、很神奇的识字读物。

第一,它全篇用一千个字写成,一个不能多,也一个不能少。它之所以叫《千字文》,就是因为这篇文章是一千个字构成的。

第二,《千字文》形式整齐,通篇以四言写成,凡250句,共计1000字。它是完整保存至今的第二部启蒙读物,第一部是《急就篇》。《急就篇》或者三言,或者四言,或者七言,经常变化句式,而以七言句式为多。《千字文》通篇用四字句写成,句子更加短小,形式也更加整齐,更适合儿童诵读。

第三,押韵便读。与其他传统启蒙教材比较起来,《千字文》受到的限制最多,但它依然在很艰难的情势下,保留了传统启蒙教材押韵便读的特点。这使得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喜闻乐道。

第四,《千字文》全篇虽然只有有限的1000个字,而且每个字都不得重复,但这1000个字并不只是简单的堆积,而是组织成了通畅且有文采、并能表达一定意义的250个句子。其中叙述天文岁时、上古历史,渲染了帝都宫殿的雄伟、达官显贵的豪华,讲述了周秦时期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功绩、中华大地上的名胜古迹等,而且前后语义连贯,很有条理。

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能让人感受祖国语言的优雅和精致,而且能给人开阔的气势和想象力,哪怕是《千字文》这样的启蒙读物。如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就给人以壮阔之美。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徐梓 蒙学 传统文化 《三字经》 《幼学琼林》

更多

更多